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吴兢经典语录

吴兢的名言

31.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务农》。本:致力于根本。这几句大意是:一切事情都必须致力于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几句现在可借以引用论述只有加强工、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要求,才能进而达到国富民强。也可借鉴这种先总体论述,再逐层强调的论证方法。

《贞观政要·务农》
32.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这几句大意是:不是了解它困难,是实行它困难;不是实行它困难,是坚持到底困难。这是魏征给唐太宗上疏中所引的古语。魏征有感于太亲近年喜政奢侈放纵,不能最终保持俭朴节约的作风,上疏规劝说:古来帝王论治国推崇质朴敦厚,论人物贵重忠诚贤良,讲法度杜绝奢侈浪费,谈物产重视谷物布帛;开始时遵守这些原则而政治清明,天下稍定,大多违反这些原则而败坏社会风气,看来古语说的“~”是可信的啊!这两句古语揭示的哲理不仅对每个政治家,而且对每个人都有警诫作用。

《贞观政要·慎终》
33.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万机:指政务纷繁。一天处理上万件政务,靠一个人听断,即使再辛勤,也难以完全办好。

《贞观政要·求谏》
34.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唐·吴兢《贞观政要·崇懦学》。致治:得到治理。这几句大意是:当政的关键,唯在用人得当,若所用的人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长处,政事就必然难以得封治理。每一个方面的事务,各有其特殊性,要选择适合于处理这方面事务的人去主管,扬长避短,用得其才,就能把事务办好。反之,“用非其才”,弃长用短,任用官员错误,就很难把事务办好。这几句可借用来说明选择任用干部要扬长避短,用得其才。

《贞观政要·崇懦学》
35.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唐·吴兢《贞观政要》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别做;想要别人不听到,不如自己别说。

《贞观政要》
36.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见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审:精审,在文中是精简的意思。务:务必。省:减少。这几句大意是: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其在于精简;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这是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的话。作为政治家的李世民很懂得“官不必备,惟其人”的重要,因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所以他下决心精筒机构,裁汰冗员。在唐太宗的授意和亲自过问下,房玄龄等人把朝廷文武官员的总数严格限定在六百四十人以内,经唐太宗批准执行。过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精兵简政,提高了朝廷官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困,而政府机构改革,删繁繁去冗,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吧!

《贞观政要·择官》
37.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富贵?
38.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
39.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器,不在于水。
40.祸福相倚,吉凶同域,惟人所召,安不可思?
41.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礼,是用来确定亲疏的标准,判断疑惑不解的问题,分辨事物的同异,明确事理的是非的。

《贞观政要》
42.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不渝。
43.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44.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这几句大意是: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小事不注意,发展成大事就不好挽救了。凡是大事,都不是骤然而起,而是由小事发展而来;小事不重视,马虎过去,大事也就不可救药,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警戒。这几句多用于告诫人要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以免铸成大错。

《贞观政要·政体》
45.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这两句大意是:奖赏和受赏者功劳相当,没有功劳的人就自己退后;惩罚与犯罪者的罪行相符,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刑赏必须得当,才能达到刑赏的目的。因为奖赏和功劳相当,受将赏者心安理得,未受奖者心悦诚服,立小功者跃跃欲试企望再立大功,无功者羞愧自退。惩罚和罪过相当,受惩罚者低头服罪,为恶者魂飞丧胆,知情者举报,藏匿者发奸,社会才能得到治理。可见实事求是,刑称赏当,功莫大焉。可以此名句说明刑赏得当的重要性。

《贞观政要·择官》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恶的名言

下一篇: 杨万里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