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吴兢经典语录

吴兢的名言

16.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这两句大意是人死不能复生,因此执法量刑时,尤其对判死刑的,应尽量宽大简约。吴兢说:“赏罚不可轻行”(《贞观政要·择官》).关系到生死的重刑,更是不可轻行。因此用法必须审慎,执法必须宽简,明察重据,以免出现差错。

《贞观政要·刑法》
17.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克终:坚持到最后。这两句大意是:有良好开端的实在很多,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却十分少。这是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唐太宗上的奏章中的两句话。魏征说:国君开创基业时,没有哪一个不是深切忧虑、谨慎行事而且德行显著的;当大功告成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减,可见~。此二句点出生活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善始者多,善终者少。为什么呢?国君创业时处在深切忧虑之中,能竭尽诚意对待下属,同心同德;一旦得志,就放情纵欲傲视他人,连亲兄弟也疏远得如路人一样,下属为苟免祸患,就虚假应付,离心离德,所以“能克终者盖寡”。这里讲的虽是“君道”,它揭示的道理却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贞观政要·君道》
18.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

见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知:了解。诚;的确。这两句大意是:了解他人是困难的事,了解自己也的确不容易。知人难,自知也难。过多是由于人的复杂性和认识者的主观片面性造成的。所以能知人者是聪明,而能自知者则是明智。这两句可以告诫人们既要有知人之明,又要有自知之明。

《贞观政要·择官》
19.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20.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
21.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
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23.鉴貌在手止水,鉴己在手哲人。
24.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唐太宗语明主:英明的君主。短:自己的短处。暗主昏庸的君主。护:掩盖,回护。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总是想着自己的短处,所以更加明智;昏庸的君主总是掩盖自己的短处,所以永远愚昧。人经常想到自己的短处,不怕揭短,亮丑,才能更快地改变不足,变短为长,所以能越来越明智;如果总是护短,遮丑,那样短处就会永远存在,积短不改,人就越愚昧。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人们特别是领导者,要不怕揭短才能越来越明智,护短只能使自己更愚昧。

《贞观政要·求谏》
25.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
26.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复:收回。这几句大意是:发布命令像身上出汗一样,一出来就收不回去了。常言说:军令如山倒。发号施令就得雷厉风行,坚决贯彻。如果法令颁布后不贯彻执行,或对有些人执行,对有些人不执行,或有人抵制反对,就修改甚至废止法令,将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因而令一发出,就像泼水一样,难以收回;又像汗出于体一般,一出而不复。此几句说明法令要坚决执行,不可朝令夕改。

《贞观政要·刑法》
27.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捧官》。这几句大意是:官员的任用,其才能如果不能胜任他们所负的职责,就像在地上画十饼子,只能看,不能吃。这几句可用来说明任官择佐需得其才的重要意义。

《贞观政要·捧官》
28.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魏征上疏。疵(cī):毛病,缺点。这两句大意是:小的善举不能移掩饰众多劣迹,小的毛病也不能妨碍人的高尚品德。人是复杂的,恶人也可能有某些善举,好人也可能干些蠢事。那么怎么评价一个人呢?应该看其主流。主流是坏的,即使他干些好事,也掩饰不了其邪恶的本质;主流是好的,即使干了些蠢事,也仍然是个好人。可以此二句说明看人应从本质上看,不应看其一时一事,而应看其全部的表现。

《贞观政要·公平》
29.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兢慎:小心谨慎。这儿句大意是:天下稍微安定下来,特别须要小心谨慎,如果因一点小安就骄暂淫逸起来,必定导致丧乱失败。唐太宗说:“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致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由大乱转为小安,就如病人初愈一样,仍须小心护理,巩固疗效,如果认为万事大吉,麻痹轻心.旧病复发,那就更加危险。

《贞观政要·政体》
3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这几句大意是:享乐不可极度,极度就变成悲哀;人欲不可放纵,放纵就变成灾难。乐与哀,欲与灾,是生活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当处于毫无节制的条件下,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成为灾难和悲哀。可用于劝诫。

《贞观政要·刑法》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前进的名言

下一篇: 钱钟书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