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恶的名言

恶名言

1.人道恶盈而好谦。

《周易·谦》。人道:指人之常情。恶(wù务):厌恶,憎恶。盈:指自满。好(hào浩):喜欢。本句大意是:厌恶自满而爱好谦虚,是人之常情。正由于“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所以~。劝人力戒自满时可以引用。

《周易》 《周易·谦》
2.撒谎是万恶之首。瑞典化学家,炸药发明者,诺贝尔奖创立者 诺贝尔
3.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泰哲》下。树:建立。滋:滋长。本:根本,指根除。这两句大意是: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培养高尚的品德,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高;铲除邪恶必须雷厉风行,果断坚决,除恶务尽。“除恶务尽”已成成语,说明打击邪恶势力,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力争从根本上消灭之。

《尚书》 《尚书·泰哲》
4.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心:本心。疾:痛恨。这两句大意是:保持正直的本性,无所畏惧地痛恨邪恶势力。毛泽东同志曾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准确说明了一个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人,一定会嫉恶如仇,无所畏惧。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也是这个道理。可见“守正为心,疾恶不惧”实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此二句含意深刻,言简意骇,可用以说明为人应保持正直的本性,坚贞的节操。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5.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橙松之注引《江表传》。长(zhǎng掌):滋长。这两句大意是: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一两件坏事或有微小的过失看来算不得大问题,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是,如果不引以为戒,不防微杜渐。而任其发展,就会积小恶为大罪,积小过为大错,最后不可收拾,引起了质变。因此,~和《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都有劝诫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6.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7.自私是人类万恶之源。 莱斯顿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9.侈恶之大,俭为共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10.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11.信赏以劝能,刑罚以惩恶。

唐·张九龄《敕处分十道朝集使》。信赏:有功必赏。功:勉励。这两句大意是:有功必赏,才能勉励能干的人努力工作;有罪必罚,才能惩戒罪恶的人不敢妄为。奖善与惩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无所偏颇,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收到最好的社会效果。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敕处分十道朝集使》
12.芟夷不可蕨,疾恶信如仇。

唐·杜甫《除草》。芟(shān山)夷:除草。阙:同“缺”。信:的确。这两句大意是:铲除恶草是必不可缺的,憎恨丑恶事物的确应像对待仇敌一样。杜甫的《除草》诗,是借助于描写除草劳动,阐发了除恩务尽、嫉恶如仇的道理。~两句寓意深刻,极富哲理。“嫉恶如仇”的成语,至今争还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

唐代诗人 杜甫 《除草》
13.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

宋·王安石《钱博》。黍:泛指各种粮食。善,好收成。蒿(hao)莱:泛指杂草。这两句大意是:要想获得谷物的好收成,必须先除去危害庄稼生长的杂草。两句既可仅用字面上的意思,说明农业生产中田间管理之一——锄草的重要性,也可用引申义,表现除恶扶善的重要性,或说明做任何事,要想达到目的,必须先除去不利因素。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钱博》
14.苍鹰独立时,恶鸟不敢飞。唐代诗人 孟郊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这两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此二句反映了我们古老淳朴的道德观念。在孔于看来,凡是别人的好事,均应竭力成全之,不管与自己有无关系,而决不能促使别人作坏事,走上犯法的道路。~反映了孔子心地善良,淳厚朴实,旧时多用以劝人做善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笑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生存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