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苏轼经典语录

苏轼的名言

31.九死之余,忧畏百端。

宋·苏轼《与范元长十三首》其六。九死之余:指经历许多危险而幸存。忧畏:忧虑害怕。百端:指极多;事物的一个方面为“端”。这两句大意是:在九死一生之余,样样事情都感到忧虑畏惧。这是作者晚年远贬儋州(今海南岛)时给范元长写的短信。范元长是作者挚友范祖禹之子。范祖禹与苏轼志同道合,当时也被贬广东化州,五十八岁时死于贬所。苏轼闻讯后极为悲痛,这十三封给范元长的信,都表示了痛悼之意。这封信是为答复范元长请为其父作《传》而写的。苏轼在信中说自己早有为亡友作《传》之心,“然今则不可,~,想蒙矜察。”这就是说,苏轼怕这篇《传》给自己和朋友带来灾难,所以谢绝了。苏轼一生饱受政治打击,从锒铛入狱到流放海外,确是九死一生,许多厄运都是写诗作文引起的,所以他“忧畏百端”,谨言慎行。现在仍可引用以表现心有余悸。

《与范元长十三首》
32.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贵:重。本句大意是:制定法令重在严厉,而责备别人却应尽量地宽厚。《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参加礼部贡举考试时写的专题论文。~是作者援引《春秋》之义作证,加强自己的论点,说明刑赏忠厚古已有之,是历史传统,目的是为了敢励为善,表现出作者爱民忧民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是将立法、执法分别对待,用意是好的。可后人多注意后者,忽视了前者,以致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成为包庇、宽容权贵子弟的依据,这是苏轼始料所未及的。

《刑赏忠厚之至论》
33.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成竹:完整的竹。本句大意是:要想画好竹子,必须在具体动笔之前已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在胸中。这句与“意在笔前”意思相近,不过更具体化了。它着力强调画家在作画之前,必须先经过充分的观察、揣摩、酝酿、构思,画竹要在胸中先有竹子的整体形象,作到心中有数再动笔,如果一节节、一叶叶支离破碎地画,一定画不好。可供论述画家或作家在创作前先要有缜密的整体构思,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即从此来,用以比喻处理事情要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34.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宋·苏轼《田表圣奏议叙》千载一时:千年难得的时机。

《田表圣奏议叙》
35.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宋·苏轼《宋子仪大理寺丞》。信(shen伸):通“伸”,伸冤昭雪。憾:遗恨。这两句大意是:让含冤受屈的人得到昭雪,让死去的人没有遗恨。此二句是说:断案必须明察重据,量刑必须轻重适度。执法者必须依法断案,不以亲贵而卖法,不以私仇而加刑,尤其在判处死刑时,更应慎之又慎,做到确凿无误,这样才能使死者感到罪有应得,死而无憾。如果发生了冤假错案,出现了冤狱,一定要重新审理,使含冤受屈的人得以平反昭雪。

《宋子仪大理寺丞》
36.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宋·苏轼《上皇帝书》。吝:吝惜。从善:指听从别人的好意见。如流: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比喻迅速而自然。这两句大意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在《上皇帝书》中说:“~,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所绝无面仅有”,可见他是作为一项很高的道德修养来提的。“改过”而“不吝”,“从善”而“如流”,确实不易做到。这两句对当今的思想教育仍有积极意义,执政者更可作为借鉴。“从善如流”现已成为成语,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上皇帝书》
3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宋·苏轼《前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夜幕降临,江面上白露茫茫,江水在月光下显得浩淼无涯,似与天空接连。作者以洗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江天辽阔的画卷,“横”“接”二字看似平易,却颇见锤炼之功。可用于描写秋夜江面的景色。

《前赤壁赋》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宋·苏轼《前赤壁赋》。进两句大意是:清风徐徐吹拂,江面上波平浪稳。作者写月夜泛舟赤壁之所见,写景之中流露出恬淡自适的心情。可用来描写风平浪静的江河,抒写自己畅适的心情。

《前赤壁赋》
39.奋不顾身,临时守节。

宋·苏轼《乞擢用刘季孙状》。临时:到关键时刻。节:节操。这两句大意是:奋勇拼搏,不考虑个人安危,到了关键时刻,能够坚守自己的节操。可用于赞扬勇于对敌斗争,能够坚持气节的人。

《乞擢用刘季孙状》
40.丰凶相济,农末皆利。

宋·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丰:丰年。凶:荒年。末;指农业之外的其它行业。这两句大意是:使丰年和荒年互相调济补充,让农业和其它行业都有利可图。任何国家只有在丰年时注意有所储备,在荒年时能运用丰年时积蓄下来的财物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才能使百行百业都兴旺昌盛,蓬勃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富强。这两句可供论述制定正确的“丰凶相济”的经济政策时引用。

《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41.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宋·苏轼《乞降度牒修定州营房状》。素:平时。猝:意外的变故。这两句大意是:事情平时不讲求,就很难应付意想不到的突然变故。对可能发生的事变,在平时就要多想、多讲,以期引起思想上的警惕,事先有所预防和准备,一旦发生变故,就有从容应变能力,不至于措手不及。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平时防患的重要性。

《乞降度牒修定州营房状》
42.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束:搁置。游谈:交游叙谈。根:根柢。本句大意是:把书搁置在一边而不看,交游叙谈便没有根据.此条旨在从实用角度强调读书的作用,然而变换角度从反面入手,指出不读书将会带来什么弊病,把恶果交给人看,以期给人警示,令人警觉,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表现手法。

《李氏山房藏书记》
43.仁者之勇,雷霆不移。

宋·苏轼《祭堂兄子正文》。雷霆不移:雷打不变,比喻意志坚决。这两句大意是:心怀仁义者的勇敢,就是九霄轰顶也不动摇。~二句实际是说,勇敢也有不同的类型,有匹夫之勇,有鲁莽之勇,有一时之勇,这些勇均不如:仁者之勇”,唯有仁者之勇,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的意义是什么,因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真理,无所畏惧,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可用以赞美手中有真理,泰山压顶不弯腰,九雷轰顶不动摇的真正的勇士。

《祭堂兄子正文》
44.百世一人,千载一时。

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这两句大意是:(像司马君实这样的人,)一百代才遇到这么一位,一千年才遇到这么一次时机,他的去世太叫人悲恸了。这是苏轼为友人司马光写的祭文中的一句。此句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心情,既表现了沉痛的心绪,又高度评价了司马光其人的高尚品质与一生的贡献。寥寥八字,表选出如此丰富的内涵,非大手笔不能为。

《祭司马君实文》
45.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青山有声,幽谷回应,秋风骤起,波涛涌现。此二句运用客观描写的手法,绘出赤壁景观。“山鸣”句写一呼一应,交相作用;“风起”句写一因一果,传导哲理,故九为后人称道。此句后来与《史记》中的“风起云蒸”(《太史公自序》)一语相结合,演为“风起云涌”这一常用成语,至今仍广为人们喜用。

《后赤壁赋》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向上的名言

下一篇: 班固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