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辛弃疾经典语录

辛弃疾的名言

16.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宋·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秋影:指中秋的月亮。金波:指金色的月光。飞镜又重磨:古人以铜作镜,镜子不亮了,要重新磨洗,这里以新磨的铜镜喻月光的皎洁。这两句大意是: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金色的月波转动着,放射出熠熠清光,好像飞息天空的一面镜子又重新磨洗过一样光洁明亮。以重磨的镜子比喻中秋月,既写出了月亮的明净,也画出了月亮的圆度,秋月的优美形象毕现。一个“转”字,一个“飞”字,把月亮写活了。两句可用来写秋月;精当的比喻手法,可作借鉴。

《太常引》
1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无赖:放刁,耍赖,这里指小孩子狡猾得令人喜爱。这两句大意是:最讨人喜欢的是狡猾的小儿子,他正卧在溪水滩头,用手剥着莲蓬。诗句用朴素的话言,白描的手法,描绘农家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栩栩如生。可用来描写农村孩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农村淳朴的风貌。

《清平乐》
1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

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作:与“如”同义。的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能一跃三丈。霹雳:指打雷。这两句大意是: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弦像打雷那样令人心惊。这两句写作者在梦境中所见到的北伐征战的景象,描绘了一幅万马奔腾.万箭齐发的冲锋场面,前一句极写快,后一句极写猛。作者以雄健的笔力,刻画了这次战斗的疾风迅雷之势,给人以横扫千军,势不可挡之感,遣词取喻,十分精当。

《破阵子》
1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见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凭:凭借,依靠。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晚年被废黜,投奔魏国。后来秦攻赵,赵王又想再用廉颇,派使者前去探看。廉颇在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使者却受了廉颇仇人的贿赂,在赵王面前恶意中伤,说他虽已年老,还很能吃饭,但和我坐了一小,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信以为真,认为廉颇巳不堪用,就不再召回。这几句大意是:有谁来问我:你这位廉颇老了,还能不能吃饭?写这首词时,作者已经六十六岁。作者在这里以廉颇自比,一则表明自己虽已年老,身体还很健康,还有报国的雄心;二则表明自己的遭遇还不如廉颤,廉颇还有赵王遣使相问,准备重用,而自己有谁来探问呢?从作者南归到此时,已经过去了四十三个年头,作者已由青年英雄变成了白发老人,但山河依旧破碎,北伐抗金的素志未能实现。作者借廉颇的典救,反映了内心深广的忧愤。这个典故运用得非常贴切,表情达意的能量很大,不是叙述、描写等手段所能替代。而运用典故抒情论事,正是辛词的一大特色。

《永遇乐》
20.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消:忍受,禁受。这两句大意是:还能禁受几番风吹雨打啊?春天又匆匆归去了!这两句写惜春之情,在原作中有政治寓意。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也有明显的政治寓意。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光复,金人就在国门外虎视眈眈,每次战争,南宋都以屈辱投降、割地赔款而告终,小朝廷实际上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再经不住外来的侵袭了。可见这两句明写春意阑珊,实写国运衰微,现在常借以比喻好景不长。

《摸鱼儿》
21.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古人书:指前代流传下来的名著。著(zhuó著):同“着”。全无是处:完全没有正确之处,指当对的现实与古书中讲的道理完全不符。这两句大意是:近来才懂得古人书中所讲的道理,全无一点可信之处。这是作者针砭现实的激愤之语。辛弃疾素有抗金复国之志,出将入相之才。而南宋统治集团却奉行投降国策,政治黑暗,好佞当道,爱国志士横遭排斥,壮志难酬。辛弃疾在四十二岁时就被迫退隐,长期在乡间过着闲居的生活,这种遭遇使他痛心疾首,在这首《西江月》中发出了愤世嫉怡的慨叹。作者在这里所要否定的并不是“古人书”,而是与这些书上所说的“圣贤之道”完全背道而驰的黑暗现实。

《西江月》
2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这两句大意是:稻花飘香,蛙声满耳,好像在诉说丰收年景。这首词写作者夜行道中所见的景物,上阕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作者在清风明月之夜见到如此景物,自是一种奇趣。农村的夏夜是清幽的,又是喧闹的,在恬静中洋溢着活泼泼的生机。这两句把青蛙拟人化,把它们那热闹的叫声说成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既渲染了连青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又反映出作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西江月》
2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楚天:楚地的天空,此指长江中下游南京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这两句大意是:千里楚天辽远空阔,到处是一派清爽的秋色。大江东去,把秋意带向无穷无尽的天边。这两句写作者登上建康(今南京市)城楼的赏心亭所见的江景,气象恢宏,境界开阔,可引用描写长江壮丽的秋色。

《水龙吟》
24.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宋·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这几句大意是:重峦叠嶂,像是向西奔驰的万匹骏马在那里盘旋;再往远处看,峰回路转,山势又折向东方。诗句描写江西上饶境内的灵山雄伟峭拔的气势。作者的想象很新奇,运用比拟的手法,把静止的群山写得宛如富有生命力的一群骏马。可用来描写群山。

《沁园春》
25.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宋·辛弃疾《念奴娇》[野花落]。云山: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这两句大意是:旧恨像春江水长流不断,新恨像入云山千叠万重。这是一首怀念旧情之词。作者在宦游途中经过东流县(在今安徽省),想起当年自己曾在这里与心爱的人“轻别”。如今重游故地,却已“楼空人去”,踪迹难觅。作者设想,即令明朝重逢,对方也已归属他人,“镜里花难折”。此时,惆怅、怨恨之情,凝聚在词人心头。当年年少轻别离的旧恨像流不尽的春江,如今旧情难以为继的新恨又像数不尽的云山。前者长流不断,后者千层万叠。这一精练、形象的名句,运用形容、夸张、比喻等手法,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浪潮,表情达意的功能很强。

《念奴娇》
26.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宋·辛弃疾《念奴娇》[我来吊古]。虎踞龙蟠(pán盘):像虎蹲着,像龙盘着,形容建康(今南京)地势险要。相传诸葛亮曾经称赞这里的地形是“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正因为如此,六朝都在这里建都,但都早巳先后败亡。兴亡:这里是偏义词,侧重于“亡”。这两句大意是: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在哪里呢?满眼看到的只是一片衰亡的历史遗迹。这两句自问自答,写作者“登建康赏心亭”吊古时的所见所感。其实,建康地形未变,只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无意恢复,以至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虎踞龙蟠”形同虚设,国家面临着败亡的危险,因此作者才兴~之叹;由出此引出的“闲愁千斛”实在也不是无足轻重的“闲愁”,而是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感伤。七百余年以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蒋家王朝,毛泽东同志为此写下了“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著名诗句,就是反其意而来。可见同样的地形,同样的古迹,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会引出完全不同的感慨,写诗读诗,不可不加审察。

《念奴娇》
27.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这两句大意是:爱惜春光的人老是担心花开得早,何况看到落花无数!这两句通过两层转折,层层深入地刻画出浓重的惜春之情。喜花开而怕花谢,本是人之常情,因此人们往往在暮春时节惋惜春之归去,可作者却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忧心忡忡了。他“长怕”花儿早开早谢,“长怕”春天早来早去,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这一份感情,多么真挚,多么强烈!“何况”一句,使词意更进一层,尽管作者早早就在希望花开得晚些,春来得迟些,花儿还是开了、谢了,春天还是来了、去了。那遍地落红,怎不让“长怕花开早”的词人痛惜万分!在这进退转折之中,作者的惜春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摸鱼儿》
28.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见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这两句大意是:醉眼惺性中,仿佛见到松树在活动,我以为它要走过来搀扶我,便用手推松树说,“去!我不须要你搀扶!”写醉后狂态,形象逼真。可用来描写酒醉后的样子。

《西江月》
29.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追:追念,回想。髭(zī姿):嘴上边的胡须。这几句大意是:回忆青年时代叱咤风云的往事,感叹现在一事无成的自己;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却再也不能染黑我的白胡须。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辛弃疾有卓越的文才武略,青年时代就拥军上万,驰骋敌后,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南归后虽做了二十多年地方官,却远离前线。而且受到朝廷猜忌,常被弹劾,后罢官落职,闲居江西二十来年。对此,作者愤愤不平,常在词中吐露悲愤的心曲。这几句诃是他与客人谈到功名时发出的慨叹,概括了一个落魄英雄的毕生遭遇,意境悲凉,感慨深沉。“春风不染白髭须”之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反映了一个普遍的哲理,可以抒写怅恨,也可以催人奋进。

《鹧鸪天》
30.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燕(yan淹)兵:指金兵。娖(chuo辍):整备。胡簶;装箭的筒。金仆姑:古代名箭。这两句大意是:金兵连夜整备银箭筒,宋军清晨飞射金仆姑。两句追忆了作者青年时代经历的一发激烈战斗。当时,作者年仅二十三岁,是一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当义军因叛徒出卖而溃散以后,辛弃疫率领残部五十余人突袭有五万之众的金营,活捉叛徒,又带领上万义军突围归宋,威震南北。突围时,战斗夜以继日,双方都是劲弓齐鸣,利箭飞射;战马的奔腾驰骋,将士的厮杀拼搏,自在不言之中。词句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的激战场面,“夜娖”“朝飞”,互文见义。

《鹧鸪天》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意志的名言

下一篇: 马总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