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春色的名言

春色名言

31.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32.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宋代女诗人 朱淑真
33.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

唐·武元衡《归燕》。芳菲:指花草。这几句大意是:遍地花草装点出无限春色,寂寞的屋檐下双燕翩翩归来,还是去年的那对亲密伴侣,围绕着旧巢飞去又飞回。满地花草争芳斗妍,已是春意盎然;再有一对飞燕窥檐,又给这春色增添了无限生机;而这对飞燕还是旧时相识,更使主人感到欣慰。燕恋旧巢,人喜燕归,诗句写得情景交融,意趣横生。

唐代诗人 武元衡 《归燕》
34.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唐·王维《红牡丹》。这几句大意是:红牡丹在绿叶丛中,外表显得多么闲静,红色衣衫由淡而渐深,内心却是愁肠欲断,春色岂能知道她的心情!牡丹素有“花王”之称,它国色天香,艳压群芳,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它荣居亚军。周恩来总理生前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宝,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我国人民喜爱牡丹,古今多少诗人画手为它赋诗作画,著文写谱。王维的这首诗,则把红牡丹完全人格化了。作者笔下的红牡丹是一位绝代佳人的形象。她外貌美丽,显得“闲且静”,然而却芳心欲断。她是因春意阑珊、美人迟暮而感伤呢?还是在思念自己的夫君?抑或伤心人另有寄托?作者没有交代原因,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和联想的天地。诗句中的“红衣浅复深”暗示花事将残;又因花心细如丝,故生出“愁欲断”的奇思妙想,可谓浑然天成。可用来描写红牡丹,也可用来借歌咏牡丹而抒写自己内心的愁苦之情。

唐代诗人 王维 《红牡丹》
3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渔人沿着溪水前行)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绵延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散发着芳香的春草色泽鲜美,粉红的花瓣在春风中飘飘下落。这几句本是描绘世外桃源的风光,虽是暮春季节,这里的景物依然十分优美:一道清澈的溪水,一片繁茂的桃林,粉红色的桃花夹岸盛开,绿茵茵的草地吐着芳香,那在春风中纷纷飘舞的落花,如降红雨,如铺花毯。如此美景,实在令人神往。描写暮春时分的郊野景色,可以化用。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桃花源记》
36.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唐·王驾《晴景》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蝶小园无花空有叶,蜜蜂和蝴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诗人不山怀疑春色是不是移到了邻居家了。初:刚。通过下雨前后的骤变,表现诗人对摧残美好事物风风雨雨的憎恶。

晚唐诗人 王驾 《晴景》
37.独寻春色上高台,三月皇州驾未回。几处松筠烧后死,谁家桃李乱中开。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风雨几时来。

唐·薛能《汉南春望》对战乱中的田园荒废景象作了痛心的描绘;以及渴望“冼天风雨”快来扫除皇帝周围的奸佞小人们给百姓以安定的生活。

晚唐诗人 薛能 《汉南春望》
38.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三重门》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言语的名言

下一篇: 雨果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