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春色的名言

春色名言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这两句大意是:满园的大好春光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到院墙外边来了。这两句是从唐·吴融《途中见杏花》诗“一枝红艳出墙头”和宋·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直接衍化而来,又与宋·张良臣的“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有相同之处,都是形容满园春色封锁不住,但张良臣的“一段”句用动词“藏”,表明抒情主人公是有意闭门谢客,封锁春光;而“春色”句用动词“关”,则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并无有意封锁之意。这两句是描写盛春景色的名句,现在人们常赋予新意,用以说明新生事物、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是无法遏制的,也可比喻拔尖人物总要脱颖而出,人才是压抑不住的。

南宋诗人 叶绍翁 《游园不值》
1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春色:这里泛指美丽如春的景色。这两句大意是:在万绿丛中看到一朵火红的石榴花,觉得美丽如春的景色不须要许多,有此一点,便觉得心旷神怡了。五月时,百花均已凋谢,嫩绿的树叶也变得浓郁苍翠。此时,火红的石榴花开了,红绿映衬,自然显得分外妍丽。现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即是由此演化而来。以此二句赞美石榴花,或形容有突出才能的人(带有戏谑性),均可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咏石榴花》
1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两句大意是:满园春色撩起无限惆怅烦恼的情思,令人难以成眠;夜深了,明月西斜,逐渐把一树花影悄悄地移上了栏杆。两句从所感所见描绘月夜春色,情景交融,很有诗意。一方面可供引用表现春夜月景,另一方面可启发我们注意把人的感觉有机地融进景物描绘之中。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春夜》
19.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这两句大意是:城上多林木,景色苍翠,莺声缭乱;城下有江河,烟波迷蒙,春水拍岸。这两句用对举手法表现春色满城的胜景,以莺语声、春水声渲染绮丽春光,构思很巧妙,可化用以描写春景。

北宋大臣 钱惟演 《木兰花》
20.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宋·欧阳修《浣溪沙》[湖上珠桥]。游丝:春天昆虫所吐的细丝,因在空中随风飘荡,故称游丝。萦(yíng迎):缠绕。这两句大意是:游丝当路飘荡仿佛要萦拦醉客,啼鸟隔着花枝鸣唱好像在呼唤行人。作者赋于游丝、啼鸟毗思想感情,仿佛它们有意要与人们结伴,共享美好的春光,这就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春光之中的情感。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春景,或表现春色迷人。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浣溪沙》
21.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这两句大意是:当一年的春光已被风雨摧残殆尽时,再去寻找姚黄、魏紫这佯的名贵牡丹观赏。农历三月下旬,牡丹盛开。此时已是暮春,百花殆尽,一片凄凉,因而看到牡丹怒放,尤其是看到姚黄、魏紫这样的名贵品种,特别令人高兴。诗人不为舂天归去、百花凋零而伤感,却为盛开的牡丹讴歌,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可用以赞美牡丹,或用来鼓励人们不要让步不前,应该不断地寻求、探索。

南宋诗人 范成大 《再赋简养正》
22.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清·张问陶《阳湖道中》。冶(yě也)红:艳丽的红色。妖翠:妖烧的翠绿色。这两句大意是:盛开的桃花和摇曳的垂柳装点了江南春色,满眼都是艳红娇绿,简直和图画一样。诗句盛赞江南春景的秀丽,给人以热烈而明艳的感受,可用于对江南春色的赞美。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阳湖道中》
23.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春色:此指容貌。伤心:此指内心情感。这两句大意是:描绘人的外貌容易,面出内心的情感却很难。人的眉目口鼻,是外在的,具象的,容易画得准确逼真,故曰“描来易”。而人的各种情绪,是内在的,抽象的,很难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故曰“画出难”。这两句除了可供论述画人的外貌容易,画人的内心情感难以外,还可供论述画自然景物容易,画人的情态难。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
24.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得春色过江南。

明·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这两句大意是:千点万点的落花,落在那离人的一叶扁舟上;那一叶扁舟啊,把一片春色都载到江南去了。这两句是由宋代郑文宝《柳枝词》中“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两句演化而来。花落扁舟,则似春色载于扁舟。扁舟一去,则似春色也随之而去。春一走,剩下的当然是只有一片寂寞了。诗句是写送别,作者以“春”的过江寄托了人的别愁。托物抒怀,以景言情,情融于景,是这两句诗的重要特色。这种抒情方法应该学习,也可化用来抒写春日送别之情。

明代女诗人 陆娟 《代父送人之新安》
25.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见宋·王安石《南浦》。鸭绿:指春水的颜色。鳞鳞:鱼鳞状的微波。鹅黄:指淡黄色的嫩柳。袅袅:飘拂摇曳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鸭绿色的春水随风泛起鱼鳞般的微波,鹅黄色的嫩柳在春日中低垂摇曳。我国古代的诗文宜于对偶,一出自然。如王安石此名句:“鸭绿”代水,“鹅黄”代柳,而“鸭”、“鹅”皆禽鸟,“绿”、“黄”皆颜色,“鳞鳞”、“袅袅”均为叠字形容词,而“鳞”字从“鱼”,“袅”字从“鸟”,可谓天遣地设,浑然天成,不见斧凿之迹。可用于描写水边春色,讲诗歌的对仗常引作例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南浦》
26.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见宋·陆游《马上作》。这两句大意是:茂密的杨柳遮不断春天的景色,一枝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头之外。在作者笔下,杨柳仿佛有意要用浓郁的枝条遮住春色,不让它外溢,好使自己独占春光,成为春天唯一的标志。而那伸出墙头的红杏,以自己娇艳的花朵雄辩地证明了春色是遮不断的。这个情趣横生的名句,可用于表现绿柳红杏争奇斗艳的烂漫春景,也可借以表现人们冲破重重阻力,取得某种成果。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马上作》
27.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代散曲家 薛昂夫 《最高楼》
28.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北宋哲学家 张载
29.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分梢。 瞿秋白
30.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晚唐诗人 王驾

收藏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金钱的名言

下一篇: 纳兰性德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