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张问陶《阳湖道中》。冶(yě也)红:艳丽的红色。妖翠:妖烧的翠绿色。这两句大意是:盛开的桃花和摇曳的垂柳装点了江南春色,满眼都是艳红娇绿,简直和图画一样。诗句盛赞江南春景的秀丽,给人以热烈而明艳的感受,可用于对江南春色的赞美。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阳湖道中》清·孙原湘《观钓者》。鳜(guì桂)鱼:江南著名水产之一,又名桂鱼,质白肉细,味道鲜美。这两句大意是:昨夜江南春雨充足,一场透雨使桃花军落了,鳜鱼肥了诗写江南春景,抓住一夜春雨之后的景色变化落笔,别开生面。次句的“瘦”字用的异常生动,将雨后花稀叶肥,花叶相映的景色传神地表现出来丁。桃花虽然落了一些,鲜美的鳜鱼却长大了,依旧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可用来描写江南雨后春色。
清代诗人 孙原湘 《观钓者》明·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这两句大意是:千点万点的落花,落在那离人的一叶扁舟上;那一叶扁舟啊,把一片春色都载到江南去了。这两句是由宋代郑文宝《柳枝词》中“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两句演化而来。花落扁舟,则似春色载于扁舟。扁舟一去,则似春色也随之而去。春一走,剩下的当然是只有一片寂寞了。诗句是写送别,作者以“春”的过江寄托了人的别愁。托物抒怀,以景言情,情融于景,是这两句诗的重要特色。这种抒情方法应该学习,也可化用来抒写春日送别之情。
明代女诗人 陆娟 《代父送人之新安》见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排闼:(tā踏):把门挤开,直擅进来。闼:门。这两句大意是:一湾碧水守护着稻田,将嫩绿的秧苗环绕;两座青山推开房门,把苍翠的山色送进屋来。江南初夏的山村,处处披青挂绿,风光清秀怡人。诗人仅用了“护田”、“排闼”等词语,就把静止的山水写得富于情感,极有灵性,其水柔媚,其山雄豪,可谓传神写态,各具风采。另外,“护田”、排闼”用《汉书》中典故:整个句法从五代沈彬的诗里来.但“用事不使人觉,着胸臆语也”,符合中国古代修辞学对于“用事”的最高要求。它是王安石修辞技巧的极有名的例子(见钱钟书《宋诗选注》)。写作时可用来表现典型的江南农村的初夏风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见宋·苏轼《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唐、宋时屹立长江之中。乡国:家乡;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顶峰遥望家乡,长江南北的众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视线。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容易思念家乡,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如此。他在这首记游诗中寄寓了浓郁的乡情,并流露出买田归隐的心愿。这两句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框纽。江南江北的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绝顶不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而是为了遥望家乡,此时,他只觉得这众多青山遮挡了他望乡的视线,因此笔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实,从江苏镇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万里,即使是一马平川,想从金山望见眉山也绝不可能。这种跌宕的笔法,正是为了突出作者望乡的痴情。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游金山寺》见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四。菰(gū孤):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陵泽、水边,俗称菱白。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浅水或池沼中。这两句大意是:菰蒲无边无际,湖水浩浩荡荡,荷花在夜色中开放,风露中渗透了它的幽香。景物阔大清幽,花香袭人,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夜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夜泛西湖五绝》见宋·苏轼《和荆公绝句》造物:指大自然。这两句大意是:仔细观察,在春天到来之前,大自然的一切都没有复苏,好像什么都没有;曾几何时,春天来到了江南,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百花自然而然地盛开了。这两句诗就写景说,突出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盎然生机,可用于描写江南初春景物;就寓意说,由于诗句道出了事物发屉变化的契机,也可用以说明要善于等待客观事物自身发展条件的成熟。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和荆公绝句》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贻:赠。鹧鸪:一种产于我国南部的鸟,其声极像“行不得也哥哥”。这里指唐时流行的《鹧鸪曲》,效鹧鸪之声,曲调哀婉清怨。这首诗是诗人在宴会上赠给歌者的。这两句大意是: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请你不要再唱撩动南国人乡思的《鹧鸪曲》了。自称“江南客”,已可看出诗人的思乡之心,又请求歌者莫唱《鹧鸪曲》,更见他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现在请人不要提及令别人伤心的事情,可以借用此名句。
唐代诗人 郑谷 《席上贻歌者》宋·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斜晖:斜阳。沧州:靠近水边的地方。这几句大意是:无边芳草,几抹斜阳,远处轻烟淡淡,绿水浩茫,一只白鹭在岸边飞翔。前两句写景,格调幽闲淡雅,后一句点出白鹭,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的动感。而白鹭翻飞其间,益显得芳草绿,斜阳红,远水碧,微烟青。这几句可用于描写白鹭,也可用于表现江南水乡景色。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采桑子》清·龚自珍《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这两句大意是:怎么能够现在可以归去时就马上归去,我的故乡江南多么好啊,风是滑软的,雨是细润的,总像春天一样。从字面看,作者是抒发被困羁异乡,欲归不得,无比向往故乡的心情,因而描写了故乡的美好宜人,反衬客地的大风虐人。但从题目“书怀”来看,结合龚自珍一生向往杜会改革,呼吁社会改革,不与社会污浊同流,因而备受打击的生活经历,他把江南写得如此美好,显然寄托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我们可以学习诗句中的反衬手法,也可直接借用此句来写思归之情。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宋·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这几句大意是:梦中进入了烟水迷离的江南路,走遍江南,没有和离人相遇。这几句写作者梦游江南,到处寻觅已经离别的意中人,他上下求索,“行尽江南几千里”(见岑参《春梦》),仍然没有遇见离人。梦中的劳累、失望,可想而知。词句虽然只写梦境,但梦前的苦苦思念,梦后的无限惆怅,不言而喻。这三句看似平淡浅近,意蕴却十分丰富。冯煦评小晏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确实不虚。
北宋词人 晏几道 《蝶恋花》南朝·粱·丘迟《与陈伯之书》。草长:绿草茂盛,这几句大意是:时值暮春,江南大地,芳草遍野,一片青绿;丛树缀满了色彩缤纷的杂花,黄莺在绿树中穿梭飞翔。原文是作者以江南故国的美丽风光劝说陈伯之归降粱朝的。诗句以质朴的文字,真切地再现了往南暮春美景。由于连用了整齐的偶句,更显出字工句美的特色。这段文字为世传诵,可用于描写江南三月春景。
南朝梁文学家 丘迟 《与陈伯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