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庄《古离别》。玉鞭:玉饰的马鞭。云外:远方。断肠春色:牵动人离情别绪的浓丽春色。这两句大意是:送行人甩马鞭指着远方,那遥远的江南春色更加令人断肠。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优美动人的春色反衬离愁别恨,构成强烈的感情反跌,增加感染力。“晴烟漠漠柳毵毵(sōn三),不那离情酒半酣”,意思是:如此美好的春光也无奈产生离情。接着写“~”,意思是:你要去的江南春色更浓,就更加令人断肠了。在写作上这叫更进一层,或叫层递的写法,使表达的感情层层递进,含意更深沉。
唐代词人 韦庄 《古离别》唐·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我心中的相思之情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一样,从江南到江北都一直伴随着你,送你回到江东。这首诗全文是:“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作者即景寓情,将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作心中无穷无尽的相思,把无形之情外化为可感的形象,使情与景妙合无间,从而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把依恋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巧思妙喻,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王维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杜牧《江南春绝句》。酒旗风:酒家的旗幌迎风飘动。这两句大意是:处处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郭边村上,招徕顾客的酒幌儿迎风招展。诗句笔触生动,色彩鲜明,情调愉快,使人如置身于无边的春色之中。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江南花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唐代诗人 杜牧 《江南春绝句》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两句大意是:眼下恰值暮春,正是江南风光美好的时候。想不到在这落花时节,又能和您在异多相逢。李龟年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唱家,杜甫在少年时曾和他有过交往。当时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诗人也意气风发。时隔四十多年,当诗人和他重逢时,两人都到了暮年,又同在异乡流落。所以这两句既抒发了阔别之情,又寄寓着风景依旧、人事沧桑之感。“落花时节”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间,而且隐喻诗人和歌唱家都已到了暮年,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又”字,把四十年前的离别与四十年后的重逢联系起来,含蕴着经过剧烈的社会动荡后,两个有着不寻常经历的故人异乡重逢时的深沉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现在引用这两句,可以抛开原诗中的伤感意味,只表现旧友重逢的欣喜欢愉。此外,句中以乐景村哀情和语意双关的手法,也值得学习、借鉴。
唐代诗人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花:江边的野花。胜:胜过,超过。蓝:蓼(liāo)蓝,也称靛(diàn电)蓝,叶茎可制作青蓝色的染料。这两句大意是: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霞使江岸上的春花色彩格外艳丽,红得比火焰还要炽烈;一江春水清澄碧澈,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出比蓼蓝还要谌绿的颜色。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偶句,把江南春色写得极为明媚,富于生气,读之令人如身临其境,心驰神往。词句可用于描写江南早春秀丽景色,表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烈感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忆江南》唐·白居易《南潮早春》。这两句大意是:初发的红杏,星星点点开满了山坡;新生的绿蘋,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此二句以工整的对仗,写出了南湖早春的秀丽风光。红红的杏花,开放在青翠的山坡上,犹如大块的翡翠上镶嵌了一颗颗红玛瑙一般;嫩绿的水蘋,平铺在湖面的春水中,犹如在水面上铺了一层绿毯。红杏与绿蘋,恰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用笔圆润,描写形象,再现了江南的风光。可用以描绘山林胡畔的早春景象。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南潮早春》宋·仲殊《绝句》。这两句大意是:江南的二月芳草遍地,在那蒙蒙细雨中,蕴藏着盎然春意。正因为春雨滋润万物复苏,所以说春就在这蒙蒙细雨之中。诗句可用来描写江南早春二月的烟雨景色。
北宋僧人、词人 仲殊 《绝句》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指春夏之交。这两句大意是:梅子黄熟时节,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细雨蒙蒙;岸边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处处响起蛙鸣之声。这两句可供引用表现江南水乡初夏时节的风景。
南宋诗人 赵师秀 《有约》宋·赵师侠《鹧鸪天》(春风解绿)。解;理解,懂得。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这两旬大意是:春风知道把江南的树木吹绿,卸不会给人们染黑白胡须。选两句把春风人格化.视为有知觉、有能力的人物.可是他能力有限.只船吹绿树木,不能吹黑胡须。作者用这种拟人化手法表现了岁月不返,青春不再的主旨。可用来抒写年华虚度的感慨,也可用来作为催人及时奋起的劝告。
宋代文人 赵师侠 《鹧鸪天》宋·徐积《渔父乐》[水曲山隈]。山隈(wēi威):山的弯曲处。水曲山隈,形容山水的曲折幽深。这两句大意是:在山水的曲折幽深处.散居着四五户人家。放眼夕阳之下炊烟袅袅处,远隔着茫茫一片芦花。此名句意境优美。夕阳红,芦花白,山青水绿,水曲山隈,盘旋纤曲,可谓色美线畅,有如图画。四五户渔家坐落其中.自是其乐融融。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景色。
宋代诗人 徐积 《渔父乐》宋·翁卷《乡村四月》。绿:指绿树葱茏。白:指水光映天。子规:即杜鹃鸟。雨如烟:细雨蒙蒙,如烟似雾。这两句大意是:满山遍野长满了葱绿的树木,条条水流,畦畦秧田,映满了白色的天光。细雨如烟似雾,子规鸟在烟雨中啼唱。写了山写了水,有动景有静景,有色彩有声音,江南初夏风光如画。
南宋诗人 翁卷 《乡村四月》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绿:用作动词,吹绿。本句大意是: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河岸。据宋人洪迈《容斋续笔》记载:吴中一带有人藏有王安石写此诗时的原稿,开始写成“又到江南岸”,在一旁往曰:“不好”,圈去“到”字,改为“过”,又圈去“过”改为“入”,又改为“满”,这样一共反复更改十几次,才改定用“绿”。最后定稿的“绿“字十分恰切,一字警立全诗,境界全出,将江南早春和风吹拂,遍地生机的蓬勃气象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可用以描写江南早春景色,讲炼字炼句时也常引此为例。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泊船瓜洲》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或曰长江三胜之一。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岛,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经眼;过眼。这两句大意是:春风春雨,春花转眼即逝;江南江北,春水上涨,浪涛拍天。春风春雨春花,是早春的象征,虽然美好,但很短暂;转眼之间,就到了春水滔滔,上拍青天的晚春时光。原诗是借这两句表示时光易逝,接着感叹功业未就。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两句描写暮春风光。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次元明韵寄子由》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一川:满地。风絮:随风飞舞的柳絮。这几句大意是:满腹愁绪就像那满地如烟似雾的芳草,还像那满城迷迷蒙蒙随风飞舞的柳絮,又像那梅子黄时连绵不断的阴雨。这几句在词中都是形容愁绪之多的:“试问闲愁都几许?~。”意思是说,请问闲愁有多少呢?像芳草,像柳絮,像梅雨。古人有以山、水、草等物象喻愁的,大多只取一端。而词人在这里连设三喻,用几种具体事物极力渲染愁绪之多,显得新奇、形象、富于创造性。这在中国叫“博喻”,在西方称之为“莎士比亚式比喻”。由于贺铸这首词取喻精妙,为人称道,因此获得个“贺梅子”的雅号。今天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多闲愁,但词人的设喻方法值得学习;用这几句来描摹秀丽的江南景色,不也很优美吗?
北宋词人 贺铸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