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黄景仁《和容甫》。文章:指羽毛上美丽的花纹。这两句大意是:在云中忽然看见吉祥的凤凰,顿时觉得人间的百鸟黯然失色,全说不上美丽和漂亮。传说凤凰身有五色,华贵无比,凡鸟自然远远比不上,即使锦鸡、鹧鸪等,也相形见绌。这两句可用于描写凤凰,也可用于形容某些品德特别高尚,才能特别出众的不同凡响的人物。
清代诗人 黄景仁 《和容甫》南唐·李中《江南重会友人》。这两句大意是:斜阳浮于远处的水面上,归鸟飞入稀琉的树林中。傍晚,日正下落,鸟正归林。诗人描写夕阳下落的景象,以“浮远水”状其将落而未落之态,一个“浮”字,设想新奇。而一个“下”字,又将归鸟自空中阵落的情景写得朴实而逼真。可用来描写傍晚景色。
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 《江南重会友人》南朝陈·阴铿《和侯司空登楼望乡》(向着云彩望鸟飞,对着柳树思家园.描写对故乡的思念.
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诗人、文学家 阴铿 《和侯司空登楼望乡》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这两句大意是:鱼儿在荷塘里嬉戏,触及亭亭新荷微微颤动;鸟儿从花枝上散去,抖动枝上残花纷纷落下。鱼在水中戏。荷在水上动,水面还泛起轻轻的涟漪;鸟往天上飞,花往地下落,花香四溢,整个画面都含着动意。描写暮春美景可以借鉴。
南朝齐诗人 谢朓 《游东田》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喧鸟:鸣声喧闹的鸟群。覆:遮盖,这里是落满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杂英:杂花。芳甸:芳香的郊野。这两句大意是:喧闹的鸟群,落满了春意盎然的小洲;五颜六色的鲜花,开遍了散发着芬芳气息的郊野。诗人以明快的语言,从动与静、声与色几个方面表现江郊充满蓬勃生机的旖旎春光,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这两句不仅可以直接引用,描写渚边江畔绚丽的春色,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在写作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多色彩地描绘特定景物。
南朝齐诗人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两句大意是:听到蝉和鸟的鸣叫声,山林之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两句诗很有名,是以“动”写“静”的著名例句,其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为什么有“蝉噪”和“鸟鸣”,山林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呢?这是与人声嘈杂的闹市相对而言的。正因为这里没有闹市中的人声嘈杂,所以蝉噪和鸟鸣之声才会分明可闻。由于这种反村手法运用得入情入理,因而常受到后人的赞赏和借鉴。
南朝梁诗人 王籍 《入若耶溪》南朝·梁·刘孝绰《咏百舌诗》。这两句大意是:百舌独自鸣叫时像是并无同伴,可是当它百啭千啼地鸣叫起来,又像有成群的鸟在一起唱歌。有时“若无对”,有时又“似群吟”,使人想到口技,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舌”。
南朝梁学者 刘孝绰 《咏百舌诗》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青草湖:又名巴丘潮,在洞庭湖南,水涨则与洞庭湖相接。逗:停止。度鸟:此指飞度青草湖的鸟。危樯(qiāng墙):挂风帆的桅杆。这两句大意是:行舟越驶越远,就像停在远树边不动了;飞鸟难于一气飞度青草湖,中途常在帆船的桅杆上休息。以上两句写作者在青草湖中所见之景,现可用来形容湖面的广阔。
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诗人、文学家 阴铿 《渡青草湖》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气:气象,景象。日夕:傍晚。相与还:结伴归巢。这两句大意是:山中傍晚的景色很美,一群一群飞鸟都结伴归巢了。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傍晚山间幽静的景色,结伴归巢的飞鸟,都与诗人辞官归田的欣然之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情与境会,真淳自然。可以用来描写山间幽静的环境和表现作者恬淡的心境。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两句大意是:仰望白云看到高空中的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为自己忙于仕途经济而羞惭;来到水边见到游鱼悠然自得地戏水,为自己在尘世日夜奔波而心愧。这是陶渊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时期写的诗句。诗人有感于仕途的奔波与官场的束缚违反人的自由本性,羡慕鱼、鸟的自由自在,由此产生联想.准备归隐田园。诗句以对比手法摹写心理,十分微妙、生动、细腻。一“惭”一“愧”,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追求又有厌弃,文笔自然而意蕴深刻。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羁鸟:养在笼中的鸟。这两句大意是:圈在笼中的鸟依恋出生的森林,养在池中的鱼思念出生的深渊。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引出下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羁鸟”、“池鱼”暗比受官场束缚的自己。鸟、鱼尚有向往自由的林、渊之思,自己弃官归隐便是十分自然的了。诗文借物作比,巧妙地表达了对本性的追求和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向往,于冲淡宁静中寄寓了强烈的主观感情。句法工整对仗,句式同一反复,客观上也起到了突出情感的作用。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金·元好问《山居杂诗》。这两句大意是:疏淡的炊烟隐没了宿鸟的踪迹,落日的晚照伴送着耕牛缓缓回村。诗人写宿鸟归巢,以“沉”字形容其渐渐隐没在烟雾里;写耕牛回村,以“送”字形容落日与耕牛相伴“归”去的情景。用语新颖,设想奇特。可用来描写乡村傍晚景色。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山居杂诗》见唐·李白《饯校书叔云》。晴山:晴日的山麓。这两句大意是:饮着美酒欣赏春花,登上晴山聆听鸟鸣是十分高兴的事。~二句是劝慰友人,也是劝慰自己:勿以分别为怅恨,徒生烦恼。应看看花开,喝喝美酒,听听鸟叫,浏览晴日山麓的风光,自己为自己寻找欢乐,可以看出,诗人的欢乐,全在大自然中。可以此二句写游赏之乐。
唐代诗人 李白 《饯校书叔云》见李白《独坐敬亭山》。这两句大意是:山间的众鸟皆已高飞而去,山头的孤云也悠然离开,只有一座敬亭山不假雕饰地立在那里。诗人突出这样一座清幽绝俗的敬亭山的形象,是为了衬托作者自己孤独的处境和高洁的人格,所以他接着写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用来描写山中鸟静云闲的幽静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孤高品格。
唐代诗人 李白 《独坐敬亭山》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北国之马。越鸟:南方之鸟。过两句大意是:北国的马对北风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南方的鸟飞到北方,总要把自己的窝筑在朝南的枝杈上。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以胡马依恋北风,越鸟筑巢于南枝为喻,寄寓人的思乡之情:禽畜尚且如此,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可想而知。此处比喻巧妙,寓意深远,再加上句法对仗整齐,从内容到形式达到很好的统一,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