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早春的和暖气息。黄鸟:黄莺。晴光:晴朗的阳光。蘋(pín频):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浅水泥中。这两句大意是:早春的和暖气息催促着黄莺歌唱,明丽的阳光使水上的蘋草转成了绿色。两句写出了早春时特有的景象。此时,严冬刚刚过去,阳光显得特别和煦,那融融的暖意给禽鸟带来了活力,给草木带来了生机。一个“催”字,一个“转”字,写出了黄莺始啼、春草初绿的早春风光,用词十分确切。
唐代诗人 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柴门:以树枝编结的门。噪:嘈杂地呜叫。归客:诗人自指。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鸟雀在柴门上叽叽喳喳地噪叫,我终于从千里外回到了家门。这两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结束了漫漫行程回到家中的情景。前一句描写黄昏景色,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不仅表现了家庭的贫寒,居处的简陋,而且也暗示出经过安史之乱后广大农村的萧条荒芜。后一句抒发千里归来的感情,其中混合着欣喜、庆幸、兴奋与如释重负之感,十分耐人寻味。可供引用表现人们离家多日,有幸归来的情景。
唐代诗人 杜甫 《羌村三首》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此指四川成都锦江。逾:更加。这两句大意是:锦证碧波荡漾,白色水鸟掠过,对比中更显洁白;春山青翠欲滴,红艳艳的山花盛开,掩映间似火被燃。两句十字,写出了江、山、花、鸟四景。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相映生辉。江流、鸟飞、山翠、花燃,生机盎然,动态如见。杜甫诗深得画理,这两旬既是诗,也是画。可用于描写春景。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二首》唐·杜甫《倦夜》。宿:陆鸟曰栖,水鸟曰宿。水鸟相呼:《春秋繁露》:水鸟,夜半水生,感其生气,益相呼而鸣。这两句大意是:月已西沉,大地转暗,飞萤闪着点点微光为自己照路;溪边夜宿的水鸟,感到水生而互相呼叫。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杜甫是以“情眼”观景、摄景的。~是诗人情中之景。从萤火可见、鸟呼可闻的景物描写中,不仅诗人一夜未眠的景况可知,他的孤寂困倦、忧国伤时之情也从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唐代诗人 杜甫 《倦夜》唐·杜甫《进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这两句大意是:(练兵场上他)就像一只鸟儿一掠而过,身子显得很轻;手中的铁枪上下翻动,引起万人的喝彩声。以“鸟过”喻其矫健轻疾的身影,以“万人呼”侧面烘托其武艺高强,很富于表现力。可用来描写练兵、比武或武术表演等精彩的场面。
唐代诗人 杜甫 《进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这两句大意是:秋蝉集居在古寺中的树上,发出凄切的哀鸣;寒鸟从池塘上空飞过,水面留下一瞥清冷的鸟影。蝉声鸟影,古寺寒塘,秋意浓重,景物堪伤。描写秋天的村野时,可以借鉴这种寒冷的意境。
唐代诗人 杜甫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唐·杜甫《北征》鸱(chī痴)鸟:猫头鹰一类的鸟,昼伏夜出。野鼠:一种大田鼠,见人则交其前足而立,状如人之拱手,又称拱鼠。拱乱穴:拱立于荒野乱穴之间。这两句大意是:猫头鹰在黄桑丛中鸣叫,野老鼠拱立在田野乱穴之间。这两句是杜甫于安史之乱中从凤翔放还鄜州探家,途中所看到的战祸带来的惨景:山野荒林,人烟稀少,傍晚来临,猫头鹰在黄桑丛中鸣叫,大田鼠于荒野乱穴间拱手而立,见了人也毫无惧色。通过两个典型镜头,从侧面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唐代诗人 杜甫 《北征》唐·陈甫《村居》。这两句大意是:暮色里鸟雀急急归巢,寒风中耕牛缓缓地从田陇上走下来。鸟归巢,牛下陇,一派和平的田园气氛,生活气息浓重。可用来描写农村傍晚景象。
唐代诗人 陈甫 《村居》宋·余靖《子规》。这两句大意是:子规每啼叫一声,就使春天衰残一分,那声声啼叫都含有万古冤情。子规,也名子鹃,其声如啼,似有冤情。传说周代蜀帝杜宇含冤而死,死后化为子鹃鸟,终日啼叫不已,故后来称子鹃为杜鹃。这里说杜鹃的啼鸣声声含冤,且冤情极深,是万古之冤。诗句从古代传说中吸取营养,进行文学创作,这一点可给今人以启发。
北宋官员 余靖 《子规》宋·苏舜钦《晚意》。羸(1éi雷):瘦弱。这两句大意是:瘦弱的耕牛从田中归来,因举步迟缓而显得路长;鸟雀回巢,聚于一处,在屋檐边翻飞嬉闹。作者描写乡村晚景,选取行动迟缓的羸牛和动作敏捷的飞鸟两个镜头,颇富特征性。可化用来描写乡村傍晚景象。
北宋诗人 苏舜钦 《晚意》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人情”句:王粲《登楼赋》:“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怀±,怀念故土。“飞鸟”句:《古诗·行行重行行》:“越鸟巢南枝”.意为南方的鸟依恋故乡,栖在向南的树枝上。这两句大意是人们都有很重的怀念故土的感情,就像飞鸟思念故乡的旧巢一样。这两句诗带有格言意味,可用于写思乡之情。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送惠勤归余杭》宋·道潜《庐山杂兴》。关关:鸟雀和鸣的声音。这两句大意是:百舌在空林中鸣叫,这关关和鸣之声催促着天色破晓。鸟雀此起彼应的“关关”和鸣之声,能催得天色“欲晓”,颇富想象力。可用来描写百舌凌晨的叫声。
北宋诗僧 道潜 《庐山杂兴》宋·戴复古《立春后》。这两句大意是:寒雀在屋檐角下栖息着,饥饿的乌鸦正在啄食草芽。雀为“冻雀”,乌为“饥乌”,因天寒而“栖”于檐角,因腹饥而啄食草芽。作者观察细微,描写也很细腻。可用来描写春寒中的鸟雀。
南宋诗人 戴复古 《立春后》三国·魏·阮籍《咏怀》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三国魏诗人 阮籍 《咏怀》清·彭端淑《白鹤堂集》。限:指限制人。这两句大意是胡涂与平庸,是可以限制人而义不可以限制人的(东西)。有的人天生比较平庸愚笨,智力不及他人,当然是获取知识的不利因素。但只要不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而能把自已的短处变成激励自已奋进的动力,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笨鸟先飞”,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劳动,结果也会作出超乎常人的成绩来,这就是事物转化的辩证法。所以彭端淑说:“~。不自眼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清朝官员、文学家 彭端淑 《白鹤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