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制》唐·慧能《六祖法宝坛经·行由第一》。这两句大意是:自己直接经过的事,自己体会最深。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去变革梨子,这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有亲自品尝了梨子,才能知道梨子的滋味,如同饮水一般.亲自喝了一口,水热、水冷便了然于心。此二句强调实践、体察的重要性,可用以说明凡事只要亲身经历,优劣取舍自然会一清二楚。
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 慧能 《六祖法宝坛经·行由第一》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这两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会成渠,不必事先忧虑。这两句在原文中是说:自己在黄州虽然经济拮据,但节俭度日,生活还过得去;到时真遇到困难,另想办法,~。意即车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忧虑,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襟怀。后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条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将顺利完成。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答秦太虚书》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遗教经》。本句大意是:一缕细水长期流经一块石头,就能穿透它。小水长流,是说水的常年不断,因此而能穿石,取得惊人的效果。这种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功用揭示了坚持努力就会成功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量变(水之长流)引起质变(穿石)的哲理。
清朝官员 翟灏 《通俗编·地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亏:亏缺。溢:漫出。这两句大意是:月亮圆后就要亏缺,水盛满了就会溢出。这两句话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向其相反方面转化的哲理,同时也可用以劝诫人们要戒骄戒躁,以求进步。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见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奋:飞,此为泉源向上飞腾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趵(bāo抱)突泉的泉源向上飞腾,涌出永面的水柱落下来又往周围散去,圆圆的波痕形若车轮。济南素有“泉城”之称。刘鹗《老残游记》描述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当地计有名泉七十二个,而趵突泉名列其首。泉在济南市西门桥南,泉水自地下岩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是济南一大景观。~是对趵突泉泉水上腾的情形所作的最早而又形象的描述,即使没有去过济南的人,读之也宛然若见。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郦道元 《水经注》先秦·慎到《慎子·内篇》。这两句大意是:大海与大山争水,大海是必定得到水的胜利者。大海,博大而低下;大山,宏伟而高峻;而水向低处流又是无法改变的天然本性。因此,在海与山的争水竞争中,海具备主、客观的取胜条件和天然优势,所以能稳操胜券。~比喻竞争中的事物谁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谁就具备了取胜的条件。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子 慎到 《慎子·内篇》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乍:忽然。皱:皱折,指春风漾起的波纹。这两句大意是:忽然拂过一阵春风,平静的池水荡出细细的波纹。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无法排遣春愁,盼望所思念的人到来的词。~语意双关;春风不仅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女子的春心。词句表面写景,而情思自至,遂流传千古。后人多用这两句形容平静的心境突然产生了波动;也用以说明一件新事物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平静的生活,引起了新的变化。
五代南唐词人,官至宰相 冯延巳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