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刻苦的名言

刻苦名言

1.韦编三绝。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韦,熟牛皮。三:多次。绝:断。本句大意是:翻来覆去地阔读,竞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好多次。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后来人们就把~用以形容读书十分勤奋,把书读烂了多少回。~的治学精神,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2.躁则妄,惰则废。

宋·苏轼《凤鸣驿记》。躁:急躁。妄;妄为。废:荒怠。这两句大意是:急躁了便容易轻举妄动,懒惰了学业事业都会荒废。苏轼在‘凤鸣驿记》一文中说:“~。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可见此二句意在教诲人们应戒骄戒躁,刻苦勤奋。韩愈《进学解》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名言,古谚有“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训喻,均可作此二句的注解。~二句点出青年人易犯的两种毛病,言筒意赅,可用作座右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凤鸣驿记》
3.勤奋是好运之母。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4.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茅以升
5.天才是勤奋造就的。古罗马哲学家 考利 《考利奥族》
6.熟读精思,攻苦食淡。

元·脱脱等《宋史·徐中行传》。精:精深,专一。这两句大意是:反复烂熟地阅读,精深专一地思考,治学不辞艰苦,饮食极其清淡。~是形容徐中行刻苦间读胡瑷所授经术的情景。《宋史·徐中行传》:“(中行)得(胡)瑷所授经,~,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读经至于“熟”,深思至于“精”,工夫下得刻苦,生活极为清淡,能作到如此地步,自然能得其要旨,领会其意蕴了。后来人们常以“熟读精思”形容反复阅读和精心思考相结合,以期领会精微要义;用“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意志坚定。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徐中行传》
7.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唐·令狐德棻《周书·李贤传》。这两句大意是:学习既要精深又要勤勉,如果总流于一知半解,不如干脆不学。这是邻人劝勉后来成为北周大将军的李贤学习的名句。李贤从师受业,略观大旨,不求甚解,邻人便以~劝其认真学习。本名句旨在说明治学要严谨,学习要钻研,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该名句用语极为通俗,然而说理深刻,因而很容易为人接受,很容易在民间流传。

唐初史学家 令狐德棻 《周书·李贤传》
8.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胝(zhī支)俗称“茧子”。这两句大意是:(由于苦学勤读,手不停笔),口舌都生了疮,手肘都磨出了茧子。白居易是驰名中外的大诗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杰出成就,除了他有惊人的才华外,与家庭、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以及他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有着重要关系。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己青年时“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逞寝息,以至于~。”这两句用于激励青年学子勤学苦读,仍有现实慧义。

唐代诗人 白居易 《与元九书》
9.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君陈》。惟:句首语气词,无义。日:每日,天天。孜孜(zī资):刻苦努力,不懈怠。逸豫:安适,逸乐。这两句大意是:每天勤勤恳恳,不敢安闲逸乐。这两句可供引用形容或描写有些人对工作和学习非常刻苦,经常孜孜不倦,辛勤努力。

《尚书》 《尚书·君陈》
10.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代文学家 韩愈
1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乃:才能够。有:有所得。这两句大意是:勤读诗书才能有所收获,学习不勤就腹中空虚。韩愈在此篇中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这里以读书为准则,不仅确立了衡量一个人有无能力的标准,而且提出了如何实现这种目标,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勤。通过“勤”与“不勤”进一对立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十分朴素地阐明了道理。其言具事,具体明白,理寓其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符读书城南》
12.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1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14.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15.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激励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帮助别人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