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吴兢《贞观政要·忠义》。
板荡:《板》、《荡》是《诗经·大雅》中的两篇。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了国家。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社会动荡。诚臣:真诚为国的臣子。本句大意是:只有在臣家动荡变乱的危难时刻,才能识别出谁是真诚为国的忠臣。
表述在危难时刻才能识别人的时候,可借用此句。后人还常用“天下板荡”来形容国事动荡,战乱不息。
上一句: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下一句: 从善如流。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王诖语。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激浊扬清: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这两句大意是:除去坏人.奖励好人;憎恨坏事,好施善行。现在常以“激浊扬清”比喻发扬一切好的,清除一切坏的,敢于抵制邪恶,勇于匡扶正义。嫉恶好善,即韩愈所说的“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的意思。
《贞观政要·任贤》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征语。备豫:事先防备。不虞:意外。为:治。这两句大意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一个国家要想常治久安,就必须在平日时时预防着意外事变的发生,以免遇到灾害、战乱时无法应付,危及国家民族。这两句可用于治国,也可单用前句泛指一般事务。
《贞观政要·纳谏》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魏徽上书。染:习染。这两句大意是:能否作出一番成就,在于从小养成的习惯爱好。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就是说看人的一生能否育成就,能否作出一番事业,只要看他从小有何习惯,爱好即可得知。此话虽嫌绝对,未必科学,但自小养成的习惯、嗜好,对人一生的思维方法、世界观,工作态度等等均有重大影响则是可信的。可以此说明对儿童应及早加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切不可掉咀轻心。
《贞观政要·慎终》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人:辅佐的人。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天下,要以选择好辅佐的人为根本大事。政治是否清明,社会是否安定,大大小小各级官员负有重大责任,因为众多的事务需要他们具体办理。所选是贤能之人,就会办善事,给社会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带来好处;所选为庸人,无所作为,尸位素餐,就会耽误政事;所选为恶人,就会办恶事,给社会政治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官员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不能不慎重。这两旬可借用来说明选拔干部的重要性。
《贞观政要·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