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句 > 冯梦龙关于根的名言
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名言解释: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这两句大意是:除草时若是连根除去。那么来年草就不会发芽了,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木根,勿使能殖”,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都是以“斩草除根”为喻,说明务必除掉祸根,以免后患。

上一句: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下一句: 断蛇不死,刺虎不毙,其伤人则愈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佛语的名言

下一篇: 巴尔扎克经典语录

▍更多 冯梦龙经典语句
1.理胜者为强。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理:道理,公理。胜:超过。本句大意是:公理超过他人的一方是强大的。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办事符合公理,就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向和支持,所以是强大的。而不讲道理,办事不合公理,受到多数人的反对,那就是弱小的。本句多用来说强弱的判定以理不以力。

《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2.无巧不成话。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引俗语。话:指“话本”,即说书人所讲的故事。本句大意是:没有一系列的巧合,编不成话本中的故事。这句后世又常写作“无巧不成书”、“不巧不成书”等,原义是说话本、小说中的故事,大多是虚构的,全靠一系列时奇遇、巧合演绎成各种故事情节。除了可用其原义外,更多的情况是引用这句话形容生活中偶然巧合的事件。

《醒世恒言》
3.千虚不如一实。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本句大意是:一千件虚假的,不如一件真实的。法西斯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倍尔曾说:“谎话说得多了,便成为事实”,成语中也有“三人成虎”的说法,但假的毕竟是假的,谎言永远不能成为事实,可以此告诫弄虚作假的人。古人还有“千虚不搏(抵)一实”的说法,意为空想一千次也不抵实践一次,与~意思相似。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4.明人不做暗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明人:行事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诡秘的、不可见人的事。本句大意是:行为光明磊落的人不做那些偷偷摸模、鬼鬼祟祟的事。本句中的“暗事”,大多指那些施展阴谋诡计、暗算别人的坏事。这种事像鼠窃狗偷一样,当然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自然也为光明正大的人所不齿。本名句流传极广,可供表白胸怀坦荡、行为光明时引用,也可甩以指责、讽刺那些惯于施阴谋、搞暗算的行为诡秘的人。

《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5.家私不论尊卑。
▍更多 关于根的经典语句
1.教育植根于爱。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2.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束:搁置。游谈:交游叙谈。根:根柢。本句大意是:把书搁置在一边而不看,交游叙谈便没有根据.此条旨在从实用角度强调读书的作用,然而变换角度从反面入手,指出不读书将会带来什么弊病,把恶果交给人看,以期给人警示,令人警觉,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表现手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
3.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清初大臣 魏裔介
4.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这两句大意是:富贵本来就没有根,不是固定地专属于某些人的,富贵都是从勤苦努力、艰苦奋斗中得来的。普通的语言,说明了深刻的道理。可用于劝勉人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发家致富,靠施舍、靠继承、靠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富贵,都是不牢固的,也可用以赞美勤俭致富的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5.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见宋·王安石《孤桐》。岁老:年代久远。弥:更加。阳骄:阳光炽烈。这两句大意是:年代愈久远,树根愈粗壮;阳光愈炽烈,绿叶愈阴凉。此二句写得很有诗意,将桐树盘根错节的根茎,碧绿青葱的枝叶写得活灵活现,也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不气馁,不灰心,以孤桐自喻,立志把变法进行到底的决心和盘托出。可用以赞美桐树或其它老树,或借以颂扬“壮心不已”的老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