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李清照经典语录

李清照的名言

16.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宋·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好:好生,好好地,为叮嘱之词。凭:依托,托付。过:过往,来去。东莱:即莱州,今山东掖县,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为莱州太守。蓬莱:神话中渤海三仙山之一。这两句大意是:请你们好好地把书信托付给过往的大雁,我虽然离开了你们,但东莱并不像蓬莱那么遥远。这是李清照由家乡青州(今山东益都县)赴莱州丈夫任所时在旅途中写给青州姊妹的词。词中回忆了姊妹们饯行时“泪湿罗衣脂粉满”的情景,也写到了自己“惜别伤离方寸乱的心境。最后,作者以乐观的情绪收尾,嘱咐姊妹们音书频寄,自己虽然离去,但距离并不遥远。这两句词意亲切,感情深挚,可用以安慰离人。

《蝶恋花》
17.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见宋·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一枝折得:指折得一枝梅花。堪:可,能。这几句大意是:折得一枝梅花,从人间以至天上,没个人儿可以寄。这三句紧承“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而来,化用了陆凯赠梅给范晔的典故。南朝时,陆凯曾折梅赋诗,寄给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以慰思念之情。而此时,作者梅花折得,新词赋就,寻遍人间天上,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寄赠。寥寥数语,明白如话,写出了一种寻觅的神态,一种绝望的悲哀,刻画了一个内心无限的痛苦的孀妇形象。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不尽的余哀,却还久久地盘旋在读者心头。抒写伤逝之情时可供借鉴。

《孤雁儿》
18.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19.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上枢密韩肖胄诗》
2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消魂:形容极度的悲伤痛苦使灵魂离开了躯体。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黄花:指菊花。这几词大意是:不要以为我心里不难受万分,请看,西风卷起了窗帘,帘内的人比帘外的菊花还要消瘦。这首词写事清照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下阕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把酒赏菊本是重阳节的胜事,李清照因丈夫不在身边,百无聊赖地在室内闷坐了一天,到黄昏才去东篱把酒,一则勉强应景,二则也有借酒浇愁之意。她唯恐人们不理解自己的心迹,紧接着就作了自我剖白。“莫道不消魂”一句从反面着笔,似在和人论辩,使“消魂“之意更加浓重;后两句通过形象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消魂”情怀,先以“帘卷西风”勾画出室内外的凄冷境界,再以寒风中的纤细菊瓣和人相比,写出了“人比黄花瘦”这一精彩的佳句。全词没有出现一个“别”字,这三句结尾却把离恨别苦抒写得淋漓尽致,而笔法又曲折婉转,有意在言外之妙。据说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了赵明诚,赵在叹赏之余,决心要写出超过李清照的作品来。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写成五十阙,把李清照的这首夹在中间,请他的朋友陆德夫评赏。陆德夫把玩再三,认为只有李清照的这三句“绝佳”。这个故事,在文坛上传为千古美谈,由此也可见这三句艺术价值之高。

《醉花阴》
21.如今憔悴,风餐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风餐霜鬓:发誓零乱,两鬓如霜,形容衰老。怕见:怕得,懒得。这几句大意是:现在容颜憔悴,白发散乱,心绪不佳,实在懒得在夜里出去游赏。作者写自己南渡后在临安某一个元宵节里的心境,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眷恋故国、忧患余生的凄怆感情。“风餐霜鬓”的外貌描写生动逼真;”怕见夜间出去”反映境遇的凄凉,感情的愁苦,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可用来表现处于凄凉环境中的中老年女子的愁苦心情。

《永遇乐》
2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写一种思索追寻,想把丢失了的一切找回来的神态。戚戚:忧愁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整日寻寻觅觅,想找回已经失去的东西,周围一片冷清寂寞,只感到格外凄惨忧戚。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此时,由于金人入侵,女词人面临国破家亡的处境,只身流落江南,晚景十分凄凉。家乡的沦陷,丈夫的病逝,金石书画的丢失,幸福生活的破灭,这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使她感到一种绝望的悲哀,这首词就抒发了这种特定的生活感受。~是词的开头三句。首句写神态。她茫然四顾,到处寻觅,想要找到已经失落的美好事物,找到一点精神慰藉。可寻找的结果,一无所获,依旧是斗室独处,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写的是感受,既指环境的寂静,也指处境的孤单。第三句进而写心情,凄苦,悲惨,忧伤。这七对入声叠字往返复沓,由表及里,有深浅、有层次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和作者难以名状的孤独、愁苦的情怀,抒情性和感染力极强,入声叠字的短促、轻细、凄清的音节,不但适于表达词人悲愁欲绝的心境,而且有明显的音乐美,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声声慢》
2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锦书:相传前秦窦滔的妻子苏蕙曾寄给她丈夫一首织锦回文诗,后世遂以“锦书”指代夫妻间的书信,这里指赵明诚的来信。雁宇:指雁群。大雁列队飞行,成“一”字或“人”字形,故称雁群为“雁字”。相传雁能传信,所以“李清照见雁兴叹。这几句大意是:谁从云中给我寄来书信呢?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搂。这儿句意境清丽,情思深远。李清照与丈夫离别,相思之情无法排遣。她登上西楼,目断云天。在朦胧的月色中,相传能够传书的雁群掠空而过。清照正苦于丈夫久无来信,情不自禁地望雁起兴,发出“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慨叹。在三句中,这一句是点睛之笔,有了它,后两句才有了依托。“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本属写景,但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构思十分巧妙。

《一剪梅》
24.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宋·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旧家时:目时。这两句大意是:天气还和过去一样,穿的衣服也是过去的衣服,只是人的心情不像过去了。李清照晚年家破人亡,流落江南,身上穿的仍是从北方带来的衣服;那星河暗转的秋夜,也和当年一样。当年,她有幸福的家庭,有志同道合的丈夫,他们在一起把玩金石,校勘史书,互相切磋,互相唱和,归来堂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如今天气依旧,衣服依旧,可是“物是人非事事体”(见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她在这“凉生枕簟”的秋夜优枕饮泣,泪痕满面,旧日的欢乐情怀永远消失了。~两句语言极为简朴,感情却极为沉痛。这里的三个“旧”字以“只有……”不似”相衔接,构成了强烈的转折和对比,真是“反反覆覆,字字悲咽”。李清照善于以寻常言语入词,构成一种意蕴丰富的词境,这两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写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怀旧哀思时可以化用。

《南歌子》
25.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李清照《蝶恋花》[暖日晴风]。柳眼:初生的柳叶细长如人眼,故称柳跟。梅腮:新绽的梅蕊矫红如少女之腮,因名梅腮。春心:本指两性爱慕思恋之心,这里兼指蓬勃向上的春意。这几句大意是:春日送暖.晴风和煦,冰冷的土地开始解冻;柳眼初生于梢头,梅腮新绽于枝上,她们已经感觉到春意的萌动。这几句写得含蓄蕴藉,不仅描摹春景,而且写出春心;不仅刻画物态,而且衬托人情。显然,春的信息也触动了词人的情怀,使词人春心萌发。作者在这里一反创作上以物喻人的常规,而运用了以人喻物的笔法,把人的容貌、心情托之于物,使物具有人的神态,而这种物态又反过来衬托了人情。这种艺术手法新鲜生动,增强了作品的美感。读后不仅能受到良辰美景的熏陶,也能感到盎然春意已经进入心胸。学习这种艺术手法,对创作大有补益。

《蝶恋花》
26.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休休:罢了,罢了。阳关:指王维著名的离歌《阳关三叠》,诗中充满惜别挽留之意。这几句大意是:罢了罢了,这回是走定了啊!就是把《阳关三叠》唱上千遍万遍,也难留住了。这几句写李清照不忍与丈夫分别的情景。虽然她为离别悲苦,为离别消瘦,但她深深知道,这回丈夫非走不可,就是把挽留的歌千万遍地唱,也不可能留住他了。她的心情该是何等懊恼,何等堆堪!这几句纯用口语表达心声,“休休”二字所表现的感情,既有灰心,又有恼恨;“千万遍《阳关》”虽属夸张,却情真意切。这种直吐心声的表现方法,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染力很强,写作时可以借鉴。

《凤凰台上忆吹箫》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乌江》(一名《夏日绝句》)。这两句大意是:话着应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作鬼中的英雄。原诗又题作《绝句》,后两句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李清照借凭吊项羽乌江自刎,批评南宋朝廷在金人淫威下忍辱偷生、妥协投降的。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最后败退乌江,全军覆没。有人劝他返回江东称王,以图再起。项羽认为当年和他一同渡江西征的八千子弟无一生还,自己无面目再见江东父老,遂自刎而死。~两句表达了作者这样的见解:人活着,应当活得有尊严,堂堂正正,与其忍辱含垢,苟且偷生,还不如保持气节,壮烈死去。可用以表现志士仁人为捍卫伟大的理想和信念,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过去的革命年代里,许多烈士曾以这两句互勉或自勉。

《乌江》
28.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宋·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这几句大意是:在这寂寞深闺中,我的一寸柔肠就充塞这千缕愁堵,爱惜春光,春光偏又匆匆归去。屋外还淅淅沥枥地下着几点催促春花凋谢的小雨。这几句词把抒情主人公伤别惜春的愁绪融为一体,语言简练,愁思浓重。一开始,词人就以“寂寞”二字吐露自己的心曲,反映了深闺独居、良人远去的处境,与结句“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相呼应。由此可见,第二句所抒写的“愁”,主要是离愁。这种愁“剪不断,理还乱”(见李煜《乌夜啼》),短短一寸柔肠,就塞满了愁绪千缕。这种反差对比的笔法,突出了抒情主人公愁思之浓重。这种愁苦,本来发自内心,并非外物引起。可此时正值暮春,女主人公在“寂寞深闺”中眼见雨催春花,春归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心情自然更加怅恨。这几句语言简练,内涵丰富,词意浅近,感情深婉,前人评为“情词并胜”,实在不是过誉。

《点绛唇》
29.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见宋·李清照《点绎唇》[寂寞深闺]。阑干:即栏杆。望断:向远处遥望直到望不见。这几句大意是:我靠在这个阑干,又转到那个阑干,转来转去,只是没有一点情绪。不知道我所忆念的人在何处?我望啊望,一直望着那连接天边的芳草地,望断了他回来的那条道路。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所引几句是词的下阕。在古典诗词中,“倚阑”总是为了遥望,而遥望往往与愁绪相连。这几句一开始就披露了作者愁闷烦乱的心境。倚阑而至于“遍”,可见伫立时间之久,转换方位之多,这正是遥望不得、心烦意乱的表现。抒情主人公在望什么?为什么如此“无情绪”?后三句巧妙地作了回答。“人何处”一问揭示我们,她是在望一个不知踪迹的人。正因为此人不知去向,所以作者无法正面作答,只在后两句以情景交融之笔,巧妙地为我们提供了答案:那萋萋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天边,我望断了这条远人归来的道路,却看不到他的踪迹。原来,作者“倚遍阑干”,是在盼望丈夫归来,正由于望而不得,她才心烦意乱,无情无绪。“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意境何其美!寸心何其苦!古人盛赞这首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又说它“泪尽个中”,实非虚誉。

《点绎唇》
3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次第:情形,景况。了(1iǎo):完毕,了结。这几句大意是:在昏黄的暮色中,那点点滴滴的细雨,不停地敲打着梧桐叶。这种情景,一个简简单单的“愁”字怎能了结!这几句是全词的结尾。国破家亡的女词人孤孤单单地独自守着窗儿,好不容易从白昼捱到黄昏,偏偏秋雨又点点滴滴下个不停,在浓重的暮色中敲打着梧桐叶,也敲打着女主人公破碎的心。这种凄凉寂寞的景况实在使她难以忍受,她从心底爆发出一声痛苦的呼喊:此情此景,一个“愁”字怎能包容得了啊!词至此嘎然而止,这一声发自肺腑的呼喊,却使千载以下的读者为之揪心动容,这是极有名的以环境氨围衬托愁情的句子。这里的梧桐、细雨,是景语也是情语,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

收藏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恐惧的名言

下一篇: 高适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