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两竿高的落日悬挂在溪桥之上,半缕轻烟飘浮在柳影之中。溪桥落日,柳影轻烟,构图优美和谐。可化用来描写乡村或郊野的薄暮景色。
唐代诗人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二。紫陌:指帝都长安郊野的道路。弄袖风:即常说的春风弄袖。这两句大意是:瓦蓝的晴空中,有几片棉絮似的白云惹人注目地低低飘过;长安郊外的道路上,微微的春风拂弄着游人的襟袖。这两句诗写长安春郊景色,“惹”字、“弄”字用得极妙,赋云、风以性灵,使全句为之生辉。应认真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匠心。
唐代诗人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短:低。点:扑,沾。这两句大意是:低低的桃树长在河岸边,桃花与清水互相映衬;柳絮轻轻地飘飞,星星点点乱沾行人的衣裳。这诗是杜甫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十二月一日在云安所作。诗中所写~乃拟想来春的春日景色。可用于描写晚春景象。
唐代诗人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唐·杜甫《曲江对雨》。著:同“着”,经或沾的意思。燕支:同“胭脂”。荇“(xìng杏):一种水生的蔓状植物。牵风:被风所牵动。这两句大意是:林中的花朵被春雨沾湿,红艳欲滴,像用胭脂染成;水里的荇菜被春风牵动,飘摆摇荡,如同翠绿的长带。这两句描写雨中的林花和风里的水荇,色形兼备,姿态宛然,是久传不衰的名句,多引用表现暮春景色。
唐代诗人 杜甫 《曲江对雨》唐·杜甫《曲江对酒》。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日水流曲折而得名,是当时长安第一胜地。“细逐”:极写落花轻盈无声。“时兼”:写出飞鸟的欢跃和鸣。这两句大意是:曲江池边,桃花、杨花相随飘落,黄鸟、白鸟相伴飞翔。两句写出了曲江一派暮春风光。在写作上,此联用了“自对格”,不仅上下句相对仗,本句中某些字句也相对。如桃花对杨花,黄鸟对白鸟。鸟分黄色、白色,用的是明对;花有桃花(红色)、杨花(白色),用的是暗对。应学习诗人设色、对仗的写作手法。
唐代诗人 杜甫 《曲江对酒》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太阳照耀下长江岸边时平川。历历:分明清晰的样子。萋萋(qī妻):绿草丰茂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在今湖北汉阳县东南,黄鹤楼的西北。诗为作者登临黄鹤楼的览景之作。这两句大意是:临窗远望,只见丽日青天,江边景色尽收眼底,汉阳城,鹦鹉洲上的芳草绿树历历在目,遍地青绿,满洲萋萋,一片风和日丽、树茂草盛的美景。诗句原为作者抒写由美景而触发的多愁。独用时可化用来描写江边晴川万里,芳草鲜美,江树茂盛的景色。
唐朝诗人 崔颢 《黄鹤楼》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没(mò磨):埋住,遮盖。这两句大意是:各种花卉开得五颜六色,渐新让人跟花缭乱;浅浅的青草生出不久,才刚刚能埋住马蹄。这两句虽未明言“春行”,却充分表现出早春骑马郊行时所感到的盎然春意。可用于描写初春景色。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宋·朱淑真《即景》。这两句大意是:海棠花全部凋谢,柳絮也已飞尽,天气使人感到慵懒、困倦,白天开始变长了。这两句用自然景物和人的感觉显示季节的变换和夏日的特点,可用于描写春末夏初的情景。
宋代女诗人 朱淑真 《即景》宋·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岫(xiù秀):山峰。这两句大意是:烟云缥缈中耸列着无数青峰,空中飞过一队大雁,它们的背上是被夕阳照红了的天宇,暮色即将来临。诗人描绘山景,画面开阔,赋色浓丽。一行归雁使阔大的空间变得充实,同时也使画面的意境显得更加高远。这两句可用以描绘群山日暮景色。
北宋词人 周邦彦 《玉楼春》宋·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两句大意是:春笋已渐渐长成堂下的绿竹,落红坠地,已成为紫燕筑巢的燕泥。句写春意阑珊。在原词中,绿竹、燕泥是作为触动作者离情归思的景物出现的,可用于表现晚春景色。
北宋词人 周邦彦 《浣溪沙》宋·张震《鹧鸪天》[横素桥边]。:追逐。这两句大意是:衔泥筑巢的春燕,迎着满天风絮飞翔;水中争食的鱼儿,追着一池浪花嬉蝣。写天上,一写水中;一写燕飞,一写鱼跃。空中柳絮漫天,水中浪花飞溅,字字充满了动感和生机。可用以描写暮春景色。
宋代学者 张震 《鹧鸪天》宋·张耒《和周廉彦》。这两句大意是:暮色降临,飞鸟归林,新月已从飞鸟以外的东方天边升起;夕阳下沉,晚霞一直映照到夕阳以西。东有新月升起,西有夕阳下沉,再以飞鸟与落霞来衬托,黄昏景物便构成了美丽的画图。
北宋文学家 张耒 《和周廉彦》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引诗。练:白绢。选两句大意是:江水像白色的绢带,鱼儿跳跃像抛起的玉尺,柳条像缕缕丝线,黄鸯穿来穿去像金梭在忙着织丝。写作忌讳滥用词藻,故意做作。这两句诗中虽也用了不少比喻,如练江、丝柳、玉尺,金梭等等,但没有说明在怎样情况下鱼跃莺穿,况且把鱼跃比作抛玉尺,也很拙劣。作者缺乏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只在词藻上下工夫,用练、玉、丝、金进行涂饰,而不注意表现事物的特色,所以显得雕凿而不自然,成为写景状物写得不好的著名例句。
宋代词人 叶梦得 《石林诗话》宋·王禹偁《村行》。籁(1ài赖):声响。这两句大意是:无数道沟壑在傍晚发出溪流奔涌的琤琮鸣响,一座座山峰静悄悄地矗立于夕阳晚照之中。诗人描写山野傍晚的景色,一写听觉感受,一写视觉感受。万壑有声,像活泼的孩童,令人喜爱;数峰无语,似恬静的处子,尤为动人。可化用来描写山原田野的薄暮景色。
北宋诗人 王禹偁 《村行》宋·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这两句大意是:烟村南北时时传来黄鹂的啼叫,高高低低的麦田上常常看到紫燕翻飞。“黄鹂语”写听,“紫燕飞”写见;“烟村南北”写处处,也暗写了“出郊”;“麦垅高低”写郊野的地势不平;莺黄燕紫,烟白麦青写色彩,春郊景色如画;而郊游其中的人,快乐也自在其中。这是一幅村野春景,令人神往。写郊野春景时可以借用。
宋代诗人 王庭珪 《二月二日出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