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气:气象,景象。日夕:傍晚。相与还:结伴归巢。这两句大意是:山中傍晚的景色很美,一群一群飞鸟都结伴归巢了。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傍晚山间幽静的景色,结伴归巢的飞鸟,都与诗人辞官归田的欣然之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情与境会,真淳自然。可以用来描写山间幽静的环境和表现作者恬淡的心境。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晋·陶渊明《和郭主薄二首》其二。游氛:雾气。风景:当是“夙景”之误。夙景,早晨的景色。澈:清新。这两句大意是:秋天的早晨白露凝结,无风无雾,天高气爽,风景十分清新。晴天无风的夜间或早晨才有露水,故言“露凝无游氛”;无云无雾,故显“天高”;早晨空气清新澄澈,故云“夙景澈”。此句可用于写霜晨景色。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和郭主薄二首》见王维《山中》。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南,以近荆南山得名。这两句大意是:荆溪的水位下降后,白石就显露出来;秋深天寒之时,红色的枫叶渐渐凋零,所余无几。可单独引用“天寒红叶稀”描写晚秋景色。
唐代诗人 王维 《山中》见唐·岑参《汉川山行呈成少尹》。山店:山村客店。这两句大意是:一点白帆驶往江村,传来犬吠声声,山村客店夜开门,悠悠白云迎嘉宾。诗文画面上只实写江边村野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但犬吠声清晰可辨,山店热情接待,白云也对远方来客表示欢迎,既写出了典型的山野景色,又显出了山里人淳朴好客的特点,生活气息很浓。此名句高度浓缩,留出大量的空间让读者去填补。诗文状写两个转瞬即逝的景象,时间上又采取倒叙的手法,这种独特的结构,使读者自己去理顺关系,自己去组织事情的全过程,艺术上显得格外含蓄凝炼,耐人品味。今人山行,有感于类似景色时,可借用此名句。
唐代诗人 岑参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见宋·陆游《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潮》。拟岘(xiàn现)台:在今江西临川县。下临汝水,风景极佳。蹴(cù促):踏。这两句大意是:(雨中登上拟岘台),上望则黑云翻滚,如泼墨空中,满天乌黑一片;下看则浪拍水溅,雪花翻卷,半空尽是浪花。这两句写雨中景色:黑云白浪,上下映衬,有声有色,蔚为奇观。写浓云急浪可作借鉴。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潮》见宋·陆游《六七月之交山中凉甚》。这两句大意是:桐叶拂擦着窗户落下,稻花散发的香味缭绕着屋舍。山中秋早,六、七月间山外还是残暑天气,山中已经落叶时下,稻花飘香了。这两句可供引用表现夏末秋初景色。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六七月之交山中凉甚》见李白《独坐敬亭山》。这两句大意是:山间的众鸟皆已高飞而去,山头的孤云也悠然离开,只有一座敬亭山不假雕饰地立在那里。诗人突出这样一座清幽绝俗的敬亭山的形象,是为了衬托作者自己孤独的处境和高洁的人格,所以他接着写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用来描写山中鸟静云闲的幽静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孤高品格。
唐代诗人 李白 《独坐敬亭山》见杜甫《倦夜》。涓(juān捐)滴:极少量的水。这两句大意是:浓重的露水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星星被明月映照得黯然失色,忽而隐,忽而现。这是一个清静、凉爽的秋夜,由“重露成涓滴”可知夜色已深。在这适于酣睡的秋夜,诗人为何不眠?我们可以从中窥到诗人深沉的思绪。可用来写清凉的秋夜景色。
唐代诗人 杜甫 《倦夜》清·洪升《长生殿·惊变》。这两句大意是:天色清淡,白云悠闲,长空中列队飞过了几行新雁。这是唐明皇一段唱词中的句子:“~。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蘋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可用于描绘秋日景色。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长生殿·惊变》宋·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蜩(tiáo迢):蝉。这两句大意是:在浓密的柳叶深处,蝉儿正在呜叫;在落日的映照之下,荷花红颜似醉。这两句写仲夏景色。“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蝉在浓绿的柳丛中鸣叫,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声色兼俱;“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为美人,好似醉酒之后脸上泛起了红晕,加之夕阳斜照,更加娇艳。柳高荷低,各具风韵,红绿映衬,色泽绚丽。王安石的绝句历来为人称道,此联更是精美。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宋·欧阳修《朝中措》[平山阑槛]平山:指平山堂,在杨州。这两句大意是:高高的平山堂栏杆倚傍着晴空,由此远望,山色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前一句写平山堂傍空而立,极言其高;后一句原出王维《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句颇富情趣,既可用来描写远山景色,也可用来形容某些似隐似现、若有若无、缥缈恍惚的事物。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朝中措》宋·方千里《诉衷情》[一钩新月]。这两句大意是:如钩的新月悬于天际,月色比霜色更淡;地面上的一排排杨柳,已能渐渐分辨出来。月色淡于霜,杨柳渐分行,都是拂晓时特有的景象。诗句通过视觉感受,表现黎明已经来临。可用来描写清晨景物。
宋代诗人 方千里 《诉衷情》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岫(xiù袖):山穴。这两句大意是:白云无意间从山穴里悠然飘出,鸟儿飞倦了自然知道返回山林。这是陶渊明初归田园怀着喜悦心情所看到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淡泊闲逸的心境和清静恬适的生活情趣。两句可用于写宁静的山景。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宋·王寀《浪花》。浪花:此指浪中夕阳倒影如花,不是指水浪之花。这两句大意是:在万里寒碧的波心绽开的奇花,谁个能够折得?那凋零摇碎的千瓣落红,是秋日夕阳在江波里投下的倒影。这首小诗是:“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写秋江夕照,晚霞铺江,那染红了的荡漾着的江波,宛如皱折千层的花朵,又似纷谢飘落的残红,想象奇特,意境不凡。可用以表现夕照下的江上景色。
北宋词人 王寀 《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