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和羞:含羞。走:跑。这几句大意是:含羞跑回家中,进门前靠在门边回头张望,还装着嗅青梅的样子。这首词写一个少女在花园里蹴罢秋千,汗湿罗衣,还没来得及整理衣衫,猛然见到有一个年轻男子进入园内。她羞得满脸飞红,顾不得穿上鞋子,袜子着地,一溜小跑,忙着回避,头上的金钗都跑得滑下来了。但好奇心又驱使着她想看看客人的模样,于是她在门口停住了脚步,用“嗅青梅”的动作作为掩饰,回过头来偷偷地张望。这三句写出了这个少女对来客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胆正视的微妙而细致的心理,活脱脱地刻画出她羞涩、好奇、娇憨,多情的神态。今天的少女见到客人时不会再是这种模样了,但作者通过神态透视心理的艺术手法值得借鉴。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点绛唇》春秋战国·鬼谷子嘴(语言)是心灵的门户,人们心中的谋略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又名王诩,王禅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 鬼谷子唐·张籍《忆远》。这两句大意是:我只羡慕门前那两棵并立的柳树,无论何时它们的枝叶都是相依不离的。《忆远》全诗是:“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行人久别,离家万里,归期无日,又值日暮之时,此时此刻,怎能不叫依门盼归的思妇触景生情呢?她不知多少次倚门远望,却总是不见远方归人的身影,只见眼前双柳依偎,难怪她要羡慕了。
唐代诗人 张籍 《忆远》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诗人自指。合:应该。未:这里表疑问。细雨骑驴:唐代一些诗人经常骑驴吟诗,好些名诗人也到过四川,晚唐诗僧贯休还曾从杭州骑驴入蜀;诗人此时在细雨中“骑驴入剑门”,很自然地由自己的形象联想起前代诗人,引起自嘲。剑门:关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这两句大意是:我这个人就只应该是个诗人吗?在蒙蒙细雨中骑着驴子进了剑门关。陆游毕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他“耻作腐儒常碌碌”,渴望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戎马生涯。公元一七二年初,陆游由四川调到陕西南郑前线,满以为自己的夙愿可以实现了。可是不到一年,朝廷又把他调回成都,诗人驰骋疆场,“谈笑扫胡尘”的希望又遭破灭。他怀着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入蜀,在途经剑门关时写了这首自嘲诗。全文是:“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在后两句中,第一句自问,表现了自己不愿当诗人而又不得不当诗人的难堪处境,不平之气隐现笔端;第二句叙事,也是对前一句的自答,诗人的自我形象十分鲜明,对前代诗人的联想也很自然。这一问一答,趺宕有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味十分深长。可化用以表述不甘于只做一个文人,希望从事更能施展自己报负的工作的心情。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见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蓬蒿人:居于草野的人。这两句大意是:欢天喜地地入京辅佐帝王,我可不是久居于草野间的平庸之辈。李白素有远大抱负,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帝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实现的机会。无宝元年,李白巳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仰天大笑”,多么自得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睥睨一切,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清尽致。
唐代诗人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两句大意是:不与人争名逐利,不与人争辩是非曲直,尘世的纷扰和烦恼就不会找上门来。在“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攮攘蝇争血”(马致远与本条曲句同套散曲语),争名逐利无休止的现实中,作者深感社会的污浊,尘世的险恶,因此产生了这种消极避世的情绪和超然物外的思想,其中也含有他对现实的激愤,对封建社会功名富贵的鄙视。现多用来表现消极避世,当老好人的思想。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元·贡性之《涌金门见柳》涌金门:在今杭州市。柳垂金:未长叶的垂下的柳条呈金黄色。诗句用夸张手法写春柳的生长迅速。
元代学者 贡性之 《涌金门见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