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机权: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权。多门:许多部门。原:“源”的本字,根源之意。这两句的大意是:重要事务的管理权由好几十部门掌管,这是引起纷乱的根源。这原是夏侯玄与司懿议论政事时说的话,意思是人事大权要集中到中央。现在用这两句话多强调要政归于一,以免政出多门。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夏侯玄传》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这两句大意是:灾祸与福分出自一家,利益与危害互为邻居。祸灾与福气,利益与危害,往往是相倚并存,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在幸福与利益到来时,往往已潜伏着灾祸和危害,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贾谊《鵩鸟赋》云:“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又有说“祸福相随”,“利害相连”的,都是这个意思。这两句合乎辩证法,引人警惕。可用于论述祸福利害并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也可用于告诫人们当幸福与利益到来时不可得意忘形,要预防灾锅和危害;当灾祸和危害加身时也不必过于悲观,要积极努力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人间训》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句大意是:店门口挂着牛头,店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意即表里不一,名实不符。~在原文中只是一个比喻。春秋时齐灵公喜欢宫中女子女扮男妆,于是上行下效,社会上妇女仿着男装蔚为风气。齐灵公严令禁止,却有禁不止。齐相晏婴告诉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意思是:你自己的做法像挂牛头卖马肉一样,表里不一,言行相违,怎会使人信服?你若严令宫中女子不着男装,则社会上就没有谁敢穿了。后来刘秀《原丁邯诏》:“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悬羊头,卖狗肉”,皆由《晏子春秋》~一语化出,都是说明名实不符,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一瓢句:《论语·雍也》有:“贤哉,回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五柳先生:陶渊明著有《五柳先生传》,因以五柳先生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田园乐》之五原诗为:“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作品抒发了一个隐逸者的情趣。诗人认为颜回心中有所追求,因而住穷巷、饮陋食而不改其乐;陶渊明隐居浔阳,躬耕垄亩,乐天安命,他们都是随遇而安,苦中取乐的高士,自己应以他们为榜样,成为一个贤者,一个淡泊自适的隐逸诗人。
唐代诗人 王维 《田园乐七首》宋·晁端礼《清平乐》[朦胧月午]。幕:门帷。这两句大意是:最可恼的是轻风吹动门帷,使闺中人误以为丈夫归来,多少回赶到门口去迎候。这首词写一个思妇白天听到灵鹊报喜,将信将疑。明知远人归来的消息未必真实,却还彻夜期待。在月色朦胧的午夜,她眼巴巴地望着门口,倾听着丈夫归来的脚步。微风窸窣作响,轻轻吹动挂在门上的帷幕。每听见一次响动,她就以为丈夫回来了,赶紧到门口去迎候,但每一次带来的都是失望。于是她不禁怨恨起那“误人几度迎门”的“细风”来。这两句把一个痴情的妻子盼望丈夫归来的心理、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宛然如见。
北宋词人 晁端礼 《清平乐》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园日涉:天天在园中散步。这两句大意是:息交绝游,每日徜徉于田园居所之中,适情惬意,趣味自生,门户如同虚设。此条通过简单重复的行动,着力表现诗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村野庭院,竹篱茅舍,面积虽小,却自然淳朴,没有丝毫的矫饰、造作.与官场的喧闹、嘈杂以及人际间肮脏的交易形成鲜明的对照。因而可以无天涉足其间,获得一种本性的满足。这便是“圈日涉而成趣”的“趣”之所在。至于“门虽设而常关”既是对上述情趣的充分肯定,又是息交绝游—与世俗断绝往来的明证。此条用舒缓的白描手法勾勒一幅写意图,表现诗人酣乐园田,悠然自得的闲适情态,意境空灵疏淡,情趣盎然,多为后人仿效。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