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道的名言

道名言

31.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唐·刘禹锡《问大钧赋》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即要有所追求创新。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问大钧赋》
3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唐·韩愈《师说》.术业;术,名词用如动词。业,指儒家的经典。术业,指修业,学习儒家经典。这两句大意是:领悟儒家之道有先有后,学习儒家经典却各有各的专长。此名句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人受年龄与环境的限制,懂得各种道理的时间有先有后,但是后闻道的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才分不同,形成了“术业有专攻”的局面。在某些方面,学生可以后来居上。韩愈的论述是客观的,符台人才发展的实际。“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因此,为师者应该鼓励后学者超过自己。后学者应该充满自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师说》
33.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3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北宋文学家 苏轼
35.学道无早晚,进德无先后。明代学者 王达
36.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唐代诗人 元稹
37.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代教育家 程颐
38.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39.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三国魏诗人 阮籍
4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代史学家 吴兢
41.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元初名儒 郝经
4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道:指儒家之道。受:同“授”,传授之意。业:指儒家经典。惑:兼指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问题。本句大意是:教师是用来传播儒家治世之道,讲授儒家经典,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的人。这是韩愈给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师”所下的定义。作者仅用一个寥寥数字的判断句便从三方面精到地概括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可谓言简盘赅,字字隽永。囿于时代的原因,他的论述总是以儒家的教育范畴为准则。摒除其局限而广言之,“道”与。“业”完全可以作新的理解。如果从传播正确的治国及人生道理,讲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这一新角度立论,则这一古训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师说》
43.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44.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像。暗室:无光亮的房子,喻无人看见的暗处。不欺:不作见不得人的事。这两句大意是:(萤火虫于暗处也一样发光),像光明磊落的有道德的君子一样,即使在无人看见的暗处,也决不作见不得人的事。萤火虫尾端稍前方体侧有发光器,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的硬质薄膜,下面排列着许多整齐的细胞,形成一个扁平的光盘。细胞里含有多数黄色细粒叫萤火体,遇着氧气就氧化而发光。骆宾王当然不懂这些科学道理,他是借萤火虫能于暗处发光的现象比喻不作暗事的慎独君子,并进而借以自况。

唐代诗人 骆宾王 《萤火赋》
45.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十三章》注语。即:就。以:用。其人:那个人。道:方法。还:回过头来。怡:整治。这两句大意是: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方法,回过头来对付他自已。朱熹在《中庸》十三章注中说:“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列。故君子之治人也,~。”现在人们借用过两句话,常用以说明对付坏人就以他整治别人的方法回过头来整治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四书集注·中庸第十三章》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自信的名言

下一篇: 斯威夫特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