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本句大意是:在不知不觉中,春风使柳条改换了颜色。冬天的柳技是干枯的,而春天到来的最早迹象,是柳梢上泛出一层新绿,所以诗人以~形象地表现出季节转换的特点。本句可用于描写冬去春回的景象,也可借来说明事物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情况。
唐代画家 韩滉 《晦日呈诸判官》晋·乐府诗《晋白纻舞歌诗三首》其三。阳春:温暖的春天。白日:太阳。风花:随风传来的花气。本句大意是:仲春时节,艳阳高照,和风送来阵阵花香。本名句抓住几个典型事物,概括地表现出阳春季节的特点,虽语言浅近,形同白话,但一经吟咏,境界全出。可以用来形容三春时光日暖、风轻、花香的大好景色。
《乐府诗》 《晋白纻舞歌诗三首》唐·李白《春思》。罗帷:丝织的床帐。这两句大意是:毫无干系的春风为什么进入我的闺房,还掀动我的床帐呢?这两句是思妇指责春风的话。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思妇责问春风似乎无理,但她空守春闺,本已愁苦万端,今见春风掀动床帷,似有撩逗之意,不免更生埋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李白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可作写作上的借鉴。这首诗全文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唐代诗人 李白 《春思》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这两句大意是:寒雪于梅花丛中渐渐消尽,春风从嫩柳条上冉冉归来。梅、柳是冬春之交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梅绽初蕊,预示着严寒的冬天即将过去;柳摇新绿,标志着温暖的春天终于归来。本句既可以用于描写冬去春回的景色,又可以用于表现人们送走艰难,迎来光明的兴奋心情,还可以用于论述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像冬春自然更替一样。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句大意是:原上的青草啊,野火不能把你烧尽,春风一吹,你又盎然复生。古原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便会生根发芽,蔓延原野。作者以简明的语言,使我们仿佛见到了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吞没了,但一旦东风化雨,野草立即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诗写得富有哲理,常用以形容野草的旺盛生命力,说明正义事业是压抑不住的,尽管受挫于一时,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宋·周邦彦《渔家傲·般涉》[灰暗香融]。本句大意是:清明之后,春风像一把巨大的梳子,梳理着亭前的万缕垂柳。清明过后,春日已深。亭前杨柳的长条迎风飘摆,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写下了这个名句。诗句想象新奇,巧妙地表现了风前弱柳的神韵。可用于描写晚春之景。
北宋词人 周邦彦 《渔家傲·般涉》宋·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时已黄昏,暮色逐渐进入千山万壑之中,一阵春风吹过,飘来百草的幽香。这两句写雨后的山野,暮色渐合,清新而温馨的草香四处飘散,令人心旷神怡。“入”字用得极好,它使山野暮色具有了一种动态,表现出夜幕逐渐笼罩千山四野的情景。这两句可借用来描写山野春暮。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醇酒:酒味醇厚的酒。著(zhuó茁):同“着”,接触。这两句大意是:春风犹如醇厚的美酒滋润着万物,使万物不知不觉地生机勃发,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用醇酒比喻春风化物,贴切而新颖,使人不禁想起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描写春雨的名句来。可用以描写春风化物之力。
程俱 字致道 北宋官员、诗人 程致道 《过红梅阁一首》五代·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恨]。这两句大意是:车队属连前进,如同流水,骏马前后驰骋,仿佛游龙。上林苑中,到处是花明月朗,春风荡漾的大好风光。作者本是南唐国主,国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囚于汴京。这两句是作者在梦中回忆当年南唐盛日,自己率领随从春游上林苑的情景。原作主要是通过对往日欢乐生活的回忆,来衬托现时作为阶下囚的屈辱,表达亡国之痛。后世常不用其原义,而引用前一句形容热闹的场景。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望江南》元·耶律楚材《鹧鸪天》。王气:指王朝的气运。千劫:佛家说世间一成一败叫一劫,千劫指时间久远。这两句大意是:古往争今来,代代王朝徒然地你兴我替,唯有桃李不管这些,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年一度地开放。诗句通过世事的变迁,桃李的荣谢,表现了对世事、人生的慨叹。人事的兴替与自然景物的变迁浑然一体,增强了诗句的苍茫之气。这两句可用来表现世事沧桑之感。
蒙古帝国大臣 耶律楚材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