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应物《杂体五首》其三。罗:一种质地柔软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指罗衣或罗裙。这两句大意是:美女春日里穿着漂亮的罗裙,上面绣着成双成对的鸳鸯鸟,这美丽的衣服,是贫寒的劳动妇女在深夜里制作出来的。原诗为:“~。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其艺术构思与白居易《缭绫》相似。白诗中“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其意与韦诗此二句略同,都是以贵族妇女的豪奢侈靡与劳动妇女的勤苦劳作相映衬,突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对立关系。可用来反映旧社会的阶级关系,或者用来批评某些只知追求华丽服饰而不知社会财富来源于何处的女人。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杂体五首》唐·杜甫《岁晏行》。厌:同“餍”,吃饱喝足的意思。此辈:指农夫、渔夫等普通劳动者。杼柚(zhùzhú住竹):织布机上的部件,这里代指织布机。茅菠:茅草房。这两句大意是:达官显宦们不稼不穑,却有吃喝不完的酒肉;下层劳动者男耕女织,整年辛勤劳作,到头来织布机上和茅草房里却是空空的。这里拿达官贵人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处境进行对比,不事农耕者终日享乐,终年劳作者一无所有,艺术效果强烈。用一个“厌”字表现无所不有,用一个“空”表现一无所有,都很富于表现力。可用于反映旧社会阶级对立的情形。
唐代诗人 杜甫 《岁晏行》《诗经·相鼠》。相:看。仪:威仪,指行为、举止有尊严。无仪:指行为不端,,不顾廉耻。何为:做什么。这几句大意是:看那老鼠还有张皮,做个人反而没有一点威仪;既然是个没有威仪的人,干什么还不快些死去!这几句是对寡廉鲜耻、无恶不作的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讽刺。首先把他们与老鼠相提并论,指出尽管老鼠是那样狠琐、丑恶,还有张皮遮遮丑;而那些统治者为所欲为,不顾一点人的尊产,比较起来,简直连老鼠都不如。然后说既然做人不知羞耻。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还不如早些死掉算了。通过这些挪榆、咒骂,表现了人民对他的深恶痛绝。这几句可用于表达人们对那些无赖、恶棍的憎恶、痛恨之情。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相鼠》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到处都没有一片闲空的田地,农民还是饿死。这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全诗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诗人采用强烈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极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产生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可用于表现旧社会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尖锐的阶级对立。
唐代诗人 李绅 《悯农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