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征不信。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征:证验,证明。本句大意是: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都不能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才是真理。因此,不管你说得如何好,说得如何动听,未经过验证的理论和事实,我不能给予全信,表明了作者重视实践的观点。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2.不患践言之难。元代文学家 苏天爵
3.力行而后知之真。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4.读十篇不如做一篇。
清·唐彪《文章多做始能精熟》。本句大意是:纵使读十篇文章,还不如认真做一篇文章。此条看似单纯阐述读与写的关系,其实暗含知与行的关系,是这种传统文化观念的无意识流露。名句通过空读十篇不如实做一篇的数字反差,说明并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它语言质朴,说理实在,使人容易接受。
清代文人 唐彪 《文章多做始能精熟》5.理论是实践的眼睛。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邹韬奋
6.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俄国作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7.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清·王夫之《思向录·内篇》如果有不明白的事,只要实践就可以弄通了。
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思向录·内篇》8.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明·周立《饮酒》。践:指实践。这两句大意是:假如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纵然空读万卷诗书也是枉然。此名句旨在阐述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行动,只会读书却不能付诸实践的人,学问再多也无用处。在写作上,名句以“一语”对“万卷”,通过“一”与“万”的对比的反差,较为直观地强化了要说的道理。
明代诗人 周立 《饮酒》9.哑子尝黄柏,苦味自家知。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黄柏:中药,味极苦。这两句大意是:哑巴尝了黄柏,苦味能品出来,只是说不出而已。黄柏味极苦,哑巴尝了黄柏,一样能品出其苦味来,只是他说不出来而已。此二句是说,只要身经其事,是非曲直自然很清楚,有些人善于讲出来,有些人不善于讲出来,不讲出来并非不知道,正如前人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以此二句说明只要亲身体察,谁都能得出正确结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10.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晋·傅玄《马钧传》难以讲清楚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来加以验证,就容易明白了。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马钧传》1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
12.不涉太行险,谁知斯路断。 欧阳坚石
13.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意大利艺术家 达·芬奇
14.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意大利艺术家 达·芬奇
15.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 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