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

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简介: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
1.紧行无好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紧行:急急赶路。本句大意是:走路急了就走不出好步代。在一般情况下,走路的步伐不紧不慢,具有一定的匀称性。而走得急了,就会打破平时的习惯,步伐也就乱了。办事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如果办得急了,就会丢三落四,出现漏洞,很难把事情办好。这句多用于比喻办事不可急躁。

2.初生牛犊不怕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四回引俗语。

3.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折(she舌):亏损。本句大意是:不但赔了夫人,还损失了兵将。东吴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采用周瑜的计谋,假意把妹妹嫁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招亲,打算乘机扣留作为人质,逼还荆州。不意弄假成真,刘备真的娶了孙权的妹妹,并乘机带着孙夫人逃回荆州。周瑜派兵追赶,遭到伏击,蜀国军士挖苦地齐声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人们用此比喻想占别人的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和俗语“偷鸡不成折把米”的意思相近。

4.披云雾而睹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睹:看见。本句大意是:拨开云雾始见青天。云开雾散,始见青天,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般用于含冤受屈之人在得到平反昭雪后抒发个人的感慨;也适用于表明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在此用了动坷“拨”,表明云雾的散开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动的。云雾“拨”了才散,说明只有分析、清理各种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重新甄别、审理,才能使含冤受屈之人重见天日。可以此二句形容重见天日,或看清事物的本质。

5.请将须行激将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本句大意是:请将出征须用激将法更能奏效。此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请将不如激将更能奏效。请将,是陈说利害,分析形势,申明大义,让受请之人出山,但受请人出于某种考虑,有时难以奏效。激将,是假说敌人如何厉害,如何目中无人,如何凌辱受请者等等,澈起受请之人与敌人誓不两立决一雄雌的念头,这样,受请之人往往不顾一切,慷慨出征。此句说明古时战争中请将的一种策略和方法,现在也可借以作为请人办事的一种方法。

6.外君子而内小人。

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本句大意是:外表上看去很像正人君子,实际上却是奸诈的小人。有的人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内心却无耻之极,他所呈现的是一副虚伪的假相,以图骗得人们的好感或好评,而使自己的丑恶灵魂隐蔽起来,可以此揭露那些伪君子。

7.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幸:尊祟。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以遵纪守法为第一要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作到这些,才能真正实行法治。一个真正的治国者,必须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那种朕即国家,朕的话就是法律,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的专制主义,必将把国家搞乱。本句具有重要的警戒意义。

8.名垂竹帛,功标青史。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竹帛、青史:都指史册。这两句大意是:功名载于史册,永传后世。此语用于勉励人建功立业,或颂扬人的宏大业绩。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弦:弓弦,系在弓背两端的用牛筋制成的绳子,有弹性,箭在上面靠弹力发射出去。这两句大意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了,不得不发射出去。这两句比喻某种情势已经形成,某些话或事已到了不得不说或不得不做的时候,势在必行。这两句在《文选·陈琳》李善注引《魏志》中“箭”原作“矢”,两宇意同。多用来说情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10.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这两句大意是:顺从我的可生,违逆我的必死。这句话带有强烈的唯意志性和威胁性,有时也写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多用于强者对弱者的威胁,也用来批判反动集团实行专制独裁,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罪恶行径。

11.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掩:覆盖。过两句大意是:大水骤至,以土来挡;敌将系来,用兵来迎。土是水的克星,只要有土,就可阻挡住泛滥的水。作者以此作比,说明只要有充足的兵源,便可以战胜骁勇的悍将。此二句说得轻松,充满了自信心,后用以表达人们有备无患,胸有成竹的情绪。

12.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青山年年依旧,永不衰老;绿水岁岁谎淌,永远存在。此名句原来描写自然山水的永恒,因其暗含哲理,故后人常以之比喻正义事业或英雄人物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青山不老”一句,经常被人日引用。

13.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这两句大意是:论辩滔滔不绝,无所阻碍。前句以河之倒悬,倾注而下,形容出言之滔滔;后句以“无碍”作补充,有力地表现出论者的雄辩之才。可用以评述雄辩家的谈论,也可以“口似悬河”形容某些人的夸夸其谈。

14.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掬(jū居):用两手捧(东西)。操:持,拿着。这两句大意:满面堆着笑容,仿佛可以用双手捧取,设案烧香,手持着古琴。这两句描写“空城计”中诸葛亮笑容满面,安闲自得的形象。面对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守的却是一座空城,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凭借对司马懿的充分了解,深知他用兵审慎而性又多颖,就摆下一个“空城计”,四门洞开,只用几个老兵看守城门,“孔明坐于城楼之上,~”,处处诱出有重兵埋伏,诱敌深入的样子,司马懿终于不敢轻进,撤兵而去。“笑容可掬”已成人们习用成语,形容人满脸堆笑,和蔼可亲的神态。

1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这两句大意是:两只老虎争斗,必然有一只要伤亡。这两句话是从《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演化而来,现在用以比喻势均力敌或势力大体相当的两雄(两个人、两种势力、两个集团、两个国家)对立斗争,不是两败惧伤,则必有一伤亡。因此,应当尽量避免两虎相斗,两雄并争。

16.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乘:趁,就着。时:时机。这两句大意是:明智的人所宝贵的在于趁着时机办事,时机是不可白白丧失的。有了时机,就要抓住不放,利用有利的时机去办事,因为机会丧失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明智的人对于时机都是很珍贵的。这两句多用于说明时机之难得,乘时之重要。

17.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卷词。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依旧屹立在那里,夕阳不知多少次为它抹红了山峰。~是《三国演义》开首词中的两句。全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全词表现了人生多变,世事沧桑的感叹。在古往今来的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上,多少历史人物纷纷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活剧,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受人尊崇者,有被人唾骂者……但无论成败兴亡,功过是非,都已是过眼烟云,成了后来人的笑谈资料,只有作为历史的目击者和见证者的青山、夕阳,依旧为这社会人生的历史大舞台涂青抹红,长存不衰。依据琼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把~写进它的主题歌中,大大提高了这一名句的知名度。

18.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19.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越:今浙江一带,春秋时属越国。西子:即西施,古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善毁者:善于诽谤诋毁、说人坏话的人。闭:掩盖。这两句大意是:即使最善于诽谤诋毁的人,也不能掩盖住越国西施的美色。美自美,丑自丑,自有公论,并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有时出于某种目的,可以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只能蒙人一时,终有云开雾散,真相大白的时候。这句名言以贴切的比喻,说明了这个道理。可供论述凡是真正美好的东西,总能冲破重重障碍,显示出它的价值来,也可供论述流言蜚语水能掩盖事实真相。

20.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鹪鹩(jiāoliáo焦辽):一种小鸟,又名“巧妇鸟”。窟:洞穴。这两句大意是:连很小的鹪鹩鸟还有一枝可供栖身,狡滑的兔子也有三个洞穴可以藏身。~说明凡是动物,都有安身立命之处,以此比喻作为社会的人,更应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位置。“狡兔三窟”的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第四》,现多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才便于逃避灾祸,多用于贬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佛学的名言

下一篇: 巴甫洛夫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