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上一句: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下一句: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更多 刘向经典语句
1.知恩图报。
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与他人。
《说苑·复恩》2.楚弓楚得。
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说苑·至公》3.安步以当车。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本句大意是:缓步而行,当作做车。原文此句所在的一段为:“晚食以当肉,~,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是教育人要知足,不要贪求功名利禄。古代贵族出必乘车,所以用~形容安贫乐道。现在多仅甩其字面的意思,形容在自愿或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步行代替坐车。
《战国策·齐策四》4.成大功者不小苛。
汉·刘向《说苑·政理》。小苛:在小事上苛求。本句大意是:想要办大事业的人,不在小事上过多地苛求。此句是谈整体和局部,主流和支流,大业和小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作者看来,应以整体、主流、大业为重,不应在局部、支节、小事上过多地苛求。可以此句分析大事、小事的关系,劝诫人们着眼于大局。
《说苑·政理》5.智士者,国之器。
汉·刘向《新序》智士:有才智的人。器:人才。
《新序》▍更多 关于实践的经典语句
1.无征不信。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征:证验,证明。本句大意是: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都不能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才是真理。因此,不管你说得如何好,说得如何动听,未经过验证的理论和事实,我不能给予全信,表明了作者重视实践的观点。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2.不患践言之难。元代文学家 苏天爵
3.力行而后知之真。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4.理论是实践的眼睛。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邹韬奋
5.读十篇不如做一篇。
清·唐彪《文章多做始能精熟》。本句大意是:纵使读十篇文章,还不如认真做一篇文章。此条看似单纯阐述读与写的关系,其实暗含知与行的关系,是这种传统文化观念的无意识流露。名句通过空读十篇不如实做一篇的数字反差,说明并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它语言质朴,说理实在,使人容易接受。
清代文人 唐彪 《文章多做始能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