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鸟的名言

鸟名言

106.高天之鸟死于美食,深渊之鱼死于芳饵。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107.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

清·洪升《长生殴·窥浴》。中(zhong众)意;满意。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共浴华清池后合唱的词。这几句大意是:你是我的意中人,我是你的意中人;你中我的意,我中你的意。即便是那些不懂得爱情的花鸟也要为我们的美满结合而情痴。爱情是幸福的。当两个情人互相满意,互为意中人的时候,便觉得世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随着这种情感的外放,意念所至,甚至于觉得连那些没有情感意识的花花鸟鸟,也为他们的幸福结合而羡慕。两句充分表观出李、杨二人两情相悦的心情,以有情移无情的手法对渲染这种情感起了很好的作用,在描写爱情时,这种情感的境界和移情的手法可以作为借鉴。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长生殴·窥浴》
108.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波斯诗人 萨迪
109.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走兽。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鹦鹉:鸟名,羽毛美丽,舌圆而柔软,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猩猩:猿类,形状略似人。这几句大意是:鹦鹉虽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仍是飞鸟;猩猩虽也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还是走兽。巧嘴的鹦鹉和猩猩,虽善于学舌,有“能言”之名,却仍然改变不了它们作为禽兽的本质。比喻看问题不能只看形式而重在看其实质。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曲礼上》
110.南山有鸟,名曰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晋·左芬《啄木诗》。南山:泛指住地以南的山。这几句大意是:南山中有一种鸟,名字叫作啄木。饥饿的时候梆梆啄树,到了晚上就飞到树上的巢里歇宿。啄木鸟又名山啄木,为树栖攀禽,喙部强直尖锐,能啄开树皮;舌细长,能伸缩,尖端列生短钩,适于钩食危害树木的各种害虫,是一种益鸟,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森林卫士”。古代咏啄木鸟的诗不多,所咏多歌颂其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这几句描写啄木鸟的习性。

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 《啄木诗》
111.糜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

汉·刘向《说苑·杂言》。鹫(jiù就):一种大型猛禽。这两句大意是:性情温驯的麋鹿,要是它们成群结队,即使凶恶的虎、豹都要躲避它们;空中的飞鸟如果列队成行,就是凶猛的鹰、鹫也不敢袭击它们。弱小的生物只要团结起来,同心合力,就能够变为强大的力量,即使是强大的敌人也奈何不得它。~的名句就说明了这种强弱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道理,启示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杂言》
1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春秋·孔子《论语·泰怕》这几句大意是: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出的话是善良的。人将死的时候,其心境是很复杂和微妙的,一般都会对人世和人生表现出无限的依恋,在悲哀之余,会觉得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太少了,甚而也会对过去自己做过的一些错事感到后悔,对别人过去对自己的不恭表示宽容等等,不一而足,故其言也善。这几句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兴,喻指人之将死时的这一心理状志,准确地表达出一般的人性,所以成为千古名句。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值得借鉴,后人也多用这几句来表达将死之人在临终之前的善嘱,或用“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表达将死之人临终前的悲哀之情。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泰怕》
113.单靠自己的双翅,鸟儿是很难在高空翱翔的。19世纪英国诗人 威·布莱克
114.鸟翼系上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115.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这两句大意是:好似食已吃尽,飞鸟投林四散,其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干净净,一无所有。这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女为他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最后一首《收尾·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两句,此曲暗喻家败人亡各奔东西,总写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等的不幸结局和贾府最终“树倒瑚狲散”的衰败景象。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一败涂地”,贾宝玉“弃而为僧”,叛离了封建家庭。《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写贾政扶贾母灵柩到金陵,归途中天降大雪,遇见出家当了和尚的宝玉与他拜别,继而随着一僧一道飘然离去。贾政急忙追赶,已倏然不见,“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这种结局与~所写完全吻合。现在常借用这两句形容某些没落的事物由盛而衰,最后落个“树倒猢狲散”,一切皆空的结局。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116.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当代女作家 冰心 《繁星春水》
117.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丽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

唐·张九龄《人庐山仰望瀑布水》。鲜:鲜艳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瀑布从青青山崖上洒落下来,闪闪发光,在阳光映照下,更显得皎洁鲜艳,这美丽的水流沾湿了山间的行云,溅出的水沫惊动了林中的飞鸟。“闪闪”“鲜鲜”状瀑布,前组叠字为人常见,后组叠字却独具机杼;形容瀑布“湿行云”“惊飞鸟”,后者在情理之中,前者却运用了夸张手法。可用来描写瀑布。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人庐山仰望瀑布水》
11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这两句大意是:暮春季节,春困袭人,一觉醒来,天已大明,只听得处处啼鸟,远近应和,婉转啼鸣,悦耳动听。这是孟浩然极有名的一首诗,后两句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春睡初醒,屋外送来春声阵阵,虽然还在床上,但通过听觉形象,已让人感知室外的春意。小诗平易自然,浅显如话,意境却含蓄深厚,颇得大自然的真趣,因此千百年来传话不已,被前人评日“风流闹美”。可用以表现闲逸之情。

唐代诗人 孟浩然 《春晓》
11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人踪:人活动的踪迹。灭:消失,不见。这两句大意是:严冬,千山万岭中飞鸟绝迹,纵横交错的山间小径上,看不见行人的踪影。原诗下二句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见~两句是写老渔翁在江上独钓时所看到的幽寂寒冷的景象,一般用于形容大雪封山时的冬景。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江雪》
120.拂林花乱影,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唐·李世民《咏风》。披:散开。罗:一种质地稀疏的丝织品,此喻轻云。织文:喻波纹;“文”同“纹”。这几句大意是:拂过树林繁花起舞,花影缭乱;响起山谷群鸟啁啾,此伏彼扬;吹开云层行云流动,形离影散;掠过水面涟漪顿生,微波荡漾。李世民即唐代第二个皇帝唐太宗,兼备文才武略。这首《咏风》诗通篇不见一个“风”字,而句句写风,分明受到前人诗歌的影响,而境界则开阔得多。首句写风拂树林,次句写风过群山,第三句写风吹云层,第四句写风入江河。四种不同的景象构成四幅生动的画面,从高空到大地,从视觉到听觉,把无形无影的风写得活灵活现,亲切如见。咏风时可作借鉴。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咏风》

首页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婚姻的名言

下一篇: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