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鸟的名言

鸟名言

76.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穷荒绝漠:极远而寸草不生的荒漠。碛(qì气):沙石积成的浅滩;也指沙漠。梦犹懒:言道路极其遥远,自己在梦中都懒得回归家乡,实写思乡之切。这两句大意是:在荒寒绝域的大沙漠,连鸟都不愿飞过;平沙茫茫,山岭重重,即使梦中也因路远难通而不愿想到家乡。这两句诗可用来描写沙漠绝域的荒凉。

唐代诗人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77.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唐·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指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君:指作者的僚友判官刘单。这两句大意是:盛夏五月,火焰山炎威赫赫,行人稀少,目送您一骑如鸟,掠野飞驰,直向火焰山奔跑。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快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火山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而今这只不畏烈焰的“鸟”却勇敢地向火山扑去,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作者用叙事、写景的方法抒发别情,既歌颂了僚友,又为他壮了行色,送别之意也自见其中。

唐代诗人 岑参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78.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唐·岑参《火山云歌送别》。火云:夏日的红云。山:此指火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境内。这两句大意是:火山上笼罩着凝结的火云,炽热无比,连千里之外的飞鸟也不敢往这里飞来。这两句诗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西北边地火山地带所特有的奇热气候。可用来描写火山的炽热,也可化用以形容某地的炎热。

唐代诗人 岑参 《火山云歌送别》
79.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宋·张耒《和周廉彦》。这两句大意是:暮色降临,飞鸟归林,新月已从飞鸟以外的东方天边升起;夕阳下沉,晚霞一直映照到夕阳以西。东有新月升起,西有夕阳下沉,再以飞鸟与落霞来衬托,黄昏景物便构成了美丽的画图。

北宋文学家 张耒 《和周廉彦》
80.斜日明边回白鸟,晚烟深处迷鱼艇。

宋·袁去华《满江红》[画栋珠帘]。两句大意是:夕阳西斜,映出白鸟归巢的影子;晚烟浓重,使归来的渔舟迷失了方向。者形容傍晚暮色苍茫的景象,以“斜日”、“白鸟”、“晚烟”、“鱼艇”构造画面,色彩鲜明,富有诗情画意。可化用来描写田园或水乡的傍晚景物。

宋代学者 袁去华 《满江红》
81.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宋·王庭珪《移居东村作》。这两句大意是:鸟儿不停地啼叫,更显得天地的幽静;花儿开得晚,可见山地偏僻,气候寒冷。鸟鸣水止,可见远离尘嚣,人烟稀少;只闻鸟声而不闻人语,愈显得天地的寂静;诗人从看到的多是晚发之花,进而推知此处的偏僻。鸟多啼,花晚发,天更静,地应偏,诗人从不同角度,用多变的手法,写出了山村的幽静。

宋代诗人 王庭珪 《移居东村作》
8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见(xiàn):同“现”,这里是出现的意思。红蕖:红色荷花。蕖,美蕖,荷花的别称。这两句大意是:白鸟在蓝天飞翔,时时映入眼帘;红荷与绿水映照,送来细细清香。这两句写出了蓝天、白鸟、绿水、红荷等多种景物,且各具特色,有动有静,有色有香,体现了苏轼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可甩于表现夏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鹧鸪天》
83.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这两句大意是:冬天,西湖的水落下去了,湖边的石头显露出来,在清澈的湖水里游鱼历历可数。孤山上林深人寂,只有鸟儿在互相呼唤。可用于写冬令山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84.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宋·欧阳修《浣溪沙》[湖上珠桥]。游丝:春天昆虫所吐的细丝,因在空中随风飘荡,故称游丝。萦(yíng迎):缠绕。这两句大意是:游丝当路飘荡仿佛要萦拦醉客,啼鸟隔着花枝鸣唱好像在呼唤行人。作者赋于游丝、啼鸟毗思想感情,仿佛它们有意要与人们结伴,共享美好的春光,这就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春光之中的情感。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春景,或表现春色迷人。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浣溪沙》
85.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丰乐亭:在滁州(今安徽省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各紫薇泉上,为欧阳修所建。交加:此指树木枝叶交叉重叠,形成绿荫。这两句大意是:绿影婆娑的树木,枝叶重叠交错,山鸟在万绿丛中愉快地啼叫;和煦的春风在丽日下吹拂,片片飞红从枝头纷纷坠落。绿树掩映,山鸟啁啾,晴风荡漾,杂花乱飞,用以写暮春景色,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
86.鸟啼一夜劝归去,谁道东川无杜鹃。

宋·范成大《邻山县》。东川:四川东部地区。这两句大意是:有鸟啼鸣一夜劝我归去,谁说东川没有杜鹃呢?范成大曾在四川做过制置使,后来因爱国之志无由施展,产生了思归之念。他在夜里听到杜鹃啼叫,因杜鹃又名“催归”,便想到杜鹃也善解人意,知道我有欲归的念头,也“一夜劝归去”。诗人因景生情,景物与心情结合得很巧妙。可用来咏杜鹃鸟,表达思归之情。

南宋诗人 范成大 《邻山县》
87.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这两句大意是:水边一对白鸟悠闲地站立在芦苇塘边,有人走过惊动了它,扑楞楞飞入芦花深处。诗人用白描手法绘出一幅水鸟生活情态图。从情来看,由悠闲到惊起;从态来看,先静,后动,最后又转入静,淡淡写来却充满诗意,读之如身临其境。

南宋诗人 戴复古 《江村晚眺》
88.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

清·王恕《牧牛词》。彳亍(chìchù斥触):慢慢走路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老牛摇着尾巴慢慢地迈蹄行走,春鸟安闲地站立在它的背上。好一派田园风光!老牛摇尾漫步,神态安详;春鸟闲立牛背,既增添了画面的情趣,也更显出老牛行步之慢之稳。作者观察细致,状物毕肖,老牛及春鸟的情态宛然如见。

清代大臣 王恕 《牧牛词》
89.林外声声啼布谷,青郊应及试春耕。

清·宋照《白云寺阁次壁间张使君韵》。布谷:鸟名,又叫大杜鹃,亦称“郭公”。这两句大意是:树林外传来一声声布谷鸟的啼鸣,绿色的郊野里应该及时尝试春耕。关于杜鹃的啼声,一般都着重写其悲凄,因杜鹃又名布谷,故作者另立新意,从“布谷”着笔而又联想到春耕,如此取材,角度新颖,难能可贵。

清代学者 宋照 《白云寺阁次壁间张使君韵》
90.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

清·沈绍姬《杜鹃》。欲残春:指暮春。午夜:半夜。杜鹃啼鸣彻夜不停。血满唇:传说杜鹃悲啼不已,能啼出血来。这两句大意是:年年暮春季节,杜鹃在枝头彻夜悲鸣,滴滴鲜血,流满了它的嘴唇。正是由于杜鹃啼血的传说,古人写出了不少富于想象力的诗句,唐人雍陶《闻杜鹃》诗有“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之句,宋代作家欧阳修也有“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之词(见《玉楼春·子规》)。看来,在文人笔下,杜鹃的啼声总是和悲切愁恨相关联,而它所啼出的斑斑血迹,又染红了杜鹃花、山石榴……。杜鹃鸟的这些特征,一定也能启发我们自文思。

清代学者 沈绍姬 《杜鹃》

首页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情感的名言

下一篇: 黑格尔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