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马的名言

马名言

9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上》。庖(pá0抱):厨唐。厩(jiù旧)马栏。莩(piǎo瞟):通“殍”,饿死的人。率:率领。这几句太意是:厨房中有肥肉,马栏中有肥马,而百姓面露饥饿之色,野外有饿死的人尸,这是君王率领着禽兽吃人啊。~以鲜明的对比,生动的比拟,揭露统治者“率兽而食人”的本质,表现出孟子主张仁政爱民,反对虐政害民的政治思想,作为传世名言,常为人习诵。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粱惠王上》
92.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唐·李白《战城南》。格斗:激烈地搏斗。乌鸢(yuān鸳):乌鸦与老鹰。这几句大意是:经过一场激烈的格斗,战士战死了,他们骑坐的败马因失去主人而向天悲伤地号鸣;乌鸦与老鹰成了战场的主宰,它们叼着死者的肠子,飞挂在高高的枯树枝杈上。李白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其黩武的。~几句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了不义战争的罪恶。前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后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强烈的战场画面。战马独存,因思恋旧主而悲鸣,更增强了物在人亡的悲惨感情;乌鸢啄食人肠已令人目不忍睹,况又把吃剩的高高衔挂在枯树枝上,为已够残酷的战场更增舔了恐怖的氛围。李白这首诗是从汉乐府《战城南》演化而来,但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刨造性的发展。诗人这种善于学习,继承又勇于发展、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唐代诗人 李白 《战城南》
93.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 拉伯雷 《文集》
94.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步。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虿(chài柴);蝎子一类的毒虫。螫(shì是)蜇人。骐骥:骏马。跼躅(júzhú局竹):徘徊不前。驽马:劣马。安步:慢步前进。这几句大意是,老虎若是犹豫不决,不如蜂、蝎蜇人厉害;千里马若是徘徊不前,不如劣马慢步前进。此四句以巧妙的比喻,说明行动迟疑.犹豫不决,很难使事业获得成功,势力强大的一方如果不果断进取,就比不过势力弱小但坚定前进的一方。“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说的也是这十道理。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淮阴侯列传》
95.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唐代文学家 韩愈
96.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杜甫《兵车行》。辚辚:车行声。萧萧:马鸣声。行人:行役之人,这里指被征开往前线的士兵。耶:爷。这两句大意是: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百姓换上戎装,腰佩弓箭,正开往前线;他们的父母妻子奔走相送,滚滚尘埃遮没了咸阳桥。这是一首揭露唐玄宗黩武战争的政治诗。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唐用兵南诏(今云南省一带),大败于泸南。杨国忠为补充兵源,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振野,杜甫的《兵车行》正是这段史实的艺术深化。诗一开头就像电影上的近镜头,描绘一幅家人送别征夫出征的场面:“~。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车奔马鸣,尘埃蔽日,征夫急促行军,眷属们追奔哭号,这一生离死别的凄惨场面,使今人千载如见,触目惊心。杜甫的诗被誉称为“诗史”,于此可见一斑。

唐代诗人 杜甫 《兵车行》
97.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宋·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百步洪:也叫徐州洪,在江苏铜山县东南二里,悬流迅速,乱石激涛,非常壮观。隼(sǔn损):一种凶猛的鸟。断弦离柱:像迸裂的琴弦飞出琴柱。飞电过隙:像闪电从空隙中一闪而过。这几句大意是:(百步洪急流中小舟)就像那兔子飞奔,鹰隼下落,骏马冲下千丈坡,又像那断弦飞离琴柱,箭头脱手而出,电光闲过空隙,荷叶上翻滚水珠一样。四句诗连用了七种形象,形容轻舟在百步洪急流中飞速冲下的样子,是运用“博喻”的好例子。所谓“博喻”就是用多种多样的比喻,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情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它是文学的表现手法之一,西洋人称之为莎士比亚式的比喻。写作上博喻使用得得体,可以加强形象性和表达效果。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百步洪二首》
98.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汉·王符《潜夫论·考绩》。暗:不明。劲:强。挠:弱。诬:受骗。驽(nú奴):能力低下的马。惑:分不清。这几句大意是:宝剑不试一试,则不知其利钝;弓箭不试一试,则不知其强弱;猎鹰不试一试,则不知其捕获猎物的能力高低;战马不试一试,则无法辨别它是不是好马。这四句讲的是一个同题,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事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住实践的检验。任何主观猜测、判断,都是靠不住的。只有亲自实践体察,才能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结论,才不会影响工作,造成失误。可用以说明凡事应经实践的检验。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考绩》
99.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
100.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蜂飞舞下陈仓。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101.草绿湖南马足轻,雨丝风片近清明,青山到眼都奇绝,小李将军画里行。清代诗人 魏大文
102.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10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几句大意是:干枯的藤条缠绕着老树,黄昏的乌鸦在老树枝杈上凄叫;小桥旁,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在那条行人稀少的古道上,一个客子冒着瑟瑟秋风,骑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写秋景的小令,末二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三句中,作者选取了九种极富特征性的景物,把它们巧妙地安排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苍茫凄凉、衰飒孤寂的画面。三句全是景语,同时也全是情语,在这些物象中。已融汇着天涯游子的哀伤之情,只待末句“断肠人在天涯”一笔“点睛”,就境界全出,整首小令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在语言上,~三句十八个字,全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中间不用一个动词,但毫不妨碍人们的想象和理解,既简洁、精炼,又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这首小令由于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故被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它还作为锤炼语句和情景交融的范例被人们传诵。“小桥流水人家”也常被单独引用,已转化为一种清新、优美、亲切的意境。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104.人生是一匹马,轻快而健壮的马。人,要像骑手那样大胆而细心地驾驭它。德裔瑞士作家 海塞
105.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唐·张怀瓘《六体书论》。洽然:融洽,浑然一体。这几句大意是:马以筋多肉少的为良马,以肉多筋少的为劣马,书法也是这样,都要使骨肉匀称,神貌融洽,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才算上品。作者以马为喻说明书法的要领。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讲究美,美就要协调。骨肉匀称,神貌融洽,在人即为美人,在马即为良马。反之,“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为驽胎,在人为肉疾,在书为墨猪”。~比喻生动,说理透辟,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唐代书法家 张怀瓘 《六体书论》

首页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恶的名言

下一篇: 爱默生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