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雨的名言

雨名言

76.微雨洒芳尘,酿造可人春色。

宋·石孝友《好事近》[微雨洒芳尘]。芳尘:春天充满花香的土地。可人:宜人。这两句大意是:蒙蒙春雨飘洒在芳香的土地上,酿造出一片宜人的春描写春雨化物、春色宜人等意境,可以参考此名句。

南宋词人 石孝友 《好事近》
77.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栊:窗格,也叫窗棂。这两句大意是:窗棂上帘子低垂,窗户外细雨蒙蒙,一双可爱的燕子,冒着细雨回到家中。原词是作者歌咏颍州西湖暮春景色的。此时,春风春雨,落花狼藉,飞絮蒙蒙,游人已经散去,笙歌之声也已不闻。此情此景,使作者“始觉春空”,心中浮起了一种寂寞、怅惘的感情。正在这时,他看到一双燕子冒着细雨比翼归来,顿时产生了一种亲切、温暖之感,心中的惆怅也一扫而空。结尾这两句的感情色彩,须要仔细体味。在古代诗词中,燕子与人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晏殊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句,欧阳修有“双燕归来细雨中”之咏。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还常以“燕归来”比喻久别的亲人翩然而至,反映了一种温暖、亲切、愉悦的感情。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采桑子》
78.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奥地利哲学家 卡尔·波普
79.桃花复含宿南,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复:还,仍。宿雨:昨夜的雨。这两句大意是:桃花还带着昨夜的雨珠,显得分外红润鲜艳;柳条经过雨洗,在清晨的轻烟中或隐或现,显出朦胧的碧色。这两句表现的是宿雨新晴后清晨的美丽景色,可供描写雨霁初晴的春景时引用。此外,桃含宿雨,柳带朝烟显得特别清新可爱,富于诗意,我们可以从作者观察和表现事物的方法中得到借鉴和启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唐代诗人 王维 《田园乐七首》
8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依。处:时。潇潇:雨声。歇:停止。这两句大意是:(岳飞)在一阵急雨刚刚停止的时候,独自登搂凭栏远眺(想到中原沦陷,山河破碎,激愤难抑),愤怒得头发都竖立起来,简直要把帽子顶掉。这两句使作者痛恨敌人,誓雪国耻,怒不可遏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何等气概!何等气象!千载下读之,凛然有生气焉。”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满江红》
81.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宋·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然:即“燃”,指石榴花红得像燃烧的火焰。这几句大意是:一场微雨过后,小荷叶翻出水面,石榴花开得像火一样红。这几句描写初夏的景象:雨过天晴,空气分外清新,池塘里荷叶点点,青绿相映;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越发显得红艳似火,光彩夺目。用以描写初夏风光,描写石榴花,均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阮郎归》
82.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海棠开后]。两句大意是:海棠花开后是什么花开呢?不论是什么花开,都会受到风雨的摧残。的上意是感伤风雨后的海棠。原词为:“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可怜新绿遍残枝,不见香腮和粉、晕胭脂。”词人并非不知到海棠败后是什么花开,但他认为,什么花开都难免风雨的欺凌。暮春时节,春光已经不是在催促花开,而是在催促花落;人们已经不是在欣赏花开,而是在怜惜花落。词写得凄凉、伤感,可用以描写风雨后的残花,或用以抒发忧郁的情怀。

宋代官员 李弥逊 《虞美人》
83.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宜:应当。绸缪(chóumóu筹谋):用绳索捆绑。毋(wú无):不要。这两句大意是:应当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把门窗捆绑牢实,不要到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去挖井。“未雨绸缪”出自《诗经·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临渴掘井”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著名格言,使用率很高,比喻事前要有预见,有准备,防患于未然,如果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就为时晚矣。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 朱柏庐 《朱子治家格言》
84.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

见宋·柳永《佳人醉》[暮景萧萧]。萧萧:风雨声。霁(jì计):雨止。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萧萧的雨停止了,高高的天空中只有淡淡的云飘浮着,细细的风吹拂着。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这两句可用来描写雨霁后的暮景和气氛。

北宋词人 柳永 《佳人醉》
85.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升堂:指进屋。御:用。过两句大意是:遇到下雨天,就不穿皮袄;进入屋内,就不甩蓑衣。《淮南子·齐俗训》:“今之裘与蓑孰急?~,此代为常者也。”皮衣与蓑衣,就其价值来说,或有贵贱之分,但就其实用来说,则各有所用,不宜有所厚薄,贵此而贱彼。物如此,人亦然。人的智薄或有高下之分,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用人时应该扬长避短,使之各得其所,不能贵此而贱彼。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齐俗训》
86.刮风下雨路滑,不要抢道回家。
87.谴责后的鼓励好比雨后的阳光。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88.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台湾文学家、诗人、散文家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89.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消:忍受,禁受。这两句大意是:还能禁受几番风吹雨打啊?春天又匆匆归去了!这两句写惜春之情,在原作中有政治寓意。辛弃疾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也有明显的政治寓意。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光复,金人就在国门外虎视眈眈,每次战争,南宋都以屈辱投降、割地赔款而告终,小朝廷实际上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再经不住外来的侵袭了。可见这两句明写春意阑珊,实写国运衰微,现在常借以比喻好景不长。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摸鱼儿》
9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前霖铃》[寒蝉凄切]。寒蝉:深秋的蝉,鸣声低咽。长亭:古代驿路上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进别的地方。这几句大意是:耳听着寒蝉凄切的叫声,面对着骤雨初歇时的长亭晚景。《雨霖铃》是一首别情词。~几句通过季节(寒秋)、时间(傍晚)、地点(选别的长亭)、气候(骤雨初停)、气氛(蝉声凄切)等一系列景物描写,为后面淋离尽致地抒写别情作了充分铺垫。一十“对”字,把抒情主人公引入了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文学上常见的手法,~三句句句写景,句句舍情,是一幅绝佳的伤别图。

北宋词人 柳永 《前霖铃》

首页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美丽的名言

下一篇: 金庸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