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竹林外边,开放着两三枝桃花;鸭儿最先知道一江春水已经变暖,在那里欢畅地戏游。原作二首是苏轼为画家惠崇所绘《春江晚景》而写的题画诗。画有两幅,第一幅大约是《鸭戏图》,所以诗人有这样的诗句。恵崇的画早已不存,而苏轼的这两首题画诗却千古流传,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这两句。清新浅淡,情趣盎然,尤为人们所赏识,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后世常引用以表述春天到来,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一句还常被借用,表达某种生活体验和生活哲理,说明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陆游《泛舟观桃花》。桃源: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有一篇《桃花源记》,生动地描绘了一块理想中的乐土。那里长满了桃花,风光秀丽,人们耕桑自给,与世隔绝,没有贵贱尊卑,没有剥削压迫,生活宁静平和,与外界的喧嚣纷乱完全不同,后世称之为“世外桃源”。镜湖:湖名。在浙江会稽一带。这两句大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镜湖之中,岸边桃花的倒影使得十里清波闪烁着一片嫣红。诗人在这里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和夸张手法,极写桃花数量的众多和颜色的鲜艳,语言浅近,意象优美,水色花影,相得益彰。可用于描写水边桃花盛开的美景。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泛舟观桃花》宋·陈与义《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碧桃:即千叶桃,花重瓣,粉红色,不结实。惊动人:使人惊奇,这里形容碧桃花美艳得特别吸引人。光景:风光、景色。这两句大意是:三月里碧桃美艳绝伦令人惊奇,满园景色顿时间焕然一新。“惊动人”三字已有较强的夸张意味,满园景色为之焕然一新,更是高度赞美。这两句没有具体描绘碧桃花的美丽,而是通过人的观感来渲染这种美丽所产生的效果。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碧桃花美丽的色泽形态。可用于描写桃花盛开的景色,也可学习运用这种通过间接描写表现事物特征的艺术手法。
宋代诗人 陈与义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宋·晁冲之《春日》。趁:追逐,追赶。这两句大意是:鹅、鸭不知道春光已尽,争相随着流水去追逐飘落的桃花。这两句写暮春季节,桃花飘落水中,成群的鹅鸭在水中追逐着桃花畅游的情景。水绿花红,鹅鸭争游,画面是美丽的,也是生机勃勃的;但作者从“鹅鸭不知春去尽”着笔,就透露出抒情主人公浓重的伤春、惜春情绪,可谓意在言外。无论是读诗还是赋诗,都应该注意这种言外之音。
宋代诗人 晁冲之 《春日》清·张问陶《阳湖道中》。冶(yě也)红:艳丽的红色。妖翠:妖烧的翠绿色。这两句大意是:盛开的桃花和摇曳的垂柳装点了江南春色,满眼都是艳红娇绿,简直和图画一样。诗句盛赞江南春景的秀丽,给人以热烈而明艳的感受,可用于对江南春色的赞美。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阳湖道中》清·吴伟业《鸳湖曲》。千尺雨:连绵的细耐。一溪烟:水上的云烟。这两句大意是:在连绵的春雨中,垂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弥漫在水面上的云烟,将岸上鲜美的桃花斜拥在自己的怀抱中,仿佛那烟雾是从花枝上生出一般。此二句描绘了浙扛嘉兴县鸳鸯湖(南朝)的迷人春色,景象清新。透过“乱飘”二字,可以想见垂柳的嫩枝在清风细雨中不断摇动的风姿;透过“斜带”二字,可以想象出桃花瓣是多么湿润,多么浓艳。可以此二句描写雨中的春景。
明末清初诗人 吴伟业 《鸳湖曲》清·孙原湘《观钓者》。鳜(guì桂)鱼:江南著名水产之一,又名桂鱼,质白肉细,味道鲜美。这两句大意是:昨夜江南春雨充足,一场透雨使桃花军落了,鳜鱼肥了诗写江南春景,抓住一夜春雨之后的景色变化落笔,别开生面。次句的“瘦”字用的异常生动,将雨后花稀叶肥,花叶相映的景色传神地表现出来丁。桃花虽然落了一些,鲜美的鳜鱼却长大了,依旧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可用来描写江南雨后春色。
清代诗人 孙原湘 《观钓者》清·马日璐《杭州半山看桃》。红影:指桃花在水中的影像。这两句大意是:尽管溪水不断流淌,但一片红影总也不能流走,我这才知道春水原来也爱恋桃花。溪边桃树长立不动,桃花倒影在水中的一片艳红当然也不会随水流去。诗人说仿佛春水依恋桃花,才不放它逝去,可谓想象奇妙。而“始知”二字又具有确定的语气,似乎这种想象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更给诗句增添了诙谐幽默的艺术情趣。这两句构思新颖奇巧,语言浅易自然,反复玩味,会倍觉其情思优美,可用于描写桃花,也可用于描写春景。这种赋情于物增加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拟人手法也可资借鉴。
清代学者 马日璐 《杭州半山看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九秋:指秋季的九十天。这两句大意是:像春桃一样俊俏,像秋菊一样素洁。三春的桃花是鲜艳俏丽的,九秋的菊花是清净洁白的。凤姐头戴银饰,身穿白袄、素裙,衬以青披风,加上她那柳眉凤目,出现在尤二姐的面前,正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秋菊,又像一朵艳丽夺目的春桃。以桃间菊,红白相衬,越发显出凤姐的美貌。恰如其分的比喻,有助于表现出人物的风韵。这两句可用以描绘人的肖像,也可学习这种以物喻人的描写方法。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见唐·王维《辋川别业》。堪:可,能。然:同。“燃”。这两句大意是:雨中的春草绿得仿佛可以作为颜料来染色,在碧水的映衬下,桃花红得好像就要燃烧起来。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美丽的春景,与“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可以作为写景名句直接加以引用外,其渲染、夸张的表现手法也值得参考和借鉴。
唐代诗人 王维 《辋川别业》宋·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一作张綖词。这几句大意是:初舂时节,香气浓郁的桃李花浅白深红,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几句为我们描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桃李在炫耀自己的色彩,在散发着浓郁的馨香,在争着显示自己的美丽。可用以形容百花盛开的场景。
北宋文学家 秦观 《江城子》《诗经·桃夭》。夭夭(yāo妖):娇嫩而茂盛的样子。灼灼(zhuó茁):形容桃花盛开,红艳似火。华:同花。这两句大意是:茂盛的桃树发出嫩绿的枝条,开着一朵朵鲜艳的红花。原诗共三章,以复沓的形式,再三表达对新娘的美好愿望。首章为:“~。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此二句以简洁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初春时分,桃树枝条摇曳,鲜花盛开,娇艳夺目的情景。那鲜艳明丽的桃花,婀娜多姿的桃枝,既象征着新娘的美丽,也预示着新娘婚后生活的美满。现在引用时多撇开其象征意义而用来描绘桃花盛开的情状。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桃夭》宋·韩元吉《六州歌头》[东风着意]。着意:用心。扉(fēi飞):门扇。这几句大意是:东风特别关照小桃树,先吹开了枝头的桃花。那美丽的花朵像少女抹上了细腻的脂粉,又像美人醉酒,娇态可掬,斜倚着朱门。古人认为,东风化雨,百花盛开。因而在作品中,时常将东风与百花联系在一起。首二句以拟人手法,将东风描写为多情的春神,特别关怀桃花,使桃花率先开放。“着意”二字,使作品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后三句仍以拟人手法,将桃花比作娇媚的少女,风姿绰约。在描写春日桃花初开时,可引用此几句。在戏言某人倍受领导器重,每逢好事都有他一份时,亦可引用。
南宋词人 韩元吉 《六州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