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这是两句俗语。它用种什么就收什么这个简单道理,比喻造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含有普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意思在内,类似的话在我国流传甚广,如《吕氏春秋·用民》说“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合汗衫》说“种谷得谷,种麻得麻”。《涅盘经》说“种瓜得瓜,种李得李”,清人尹会一的《吕语集粹·存养》里说“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现在口语里也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都是说善果,恶果皆由自己造成,也可从积极方面理解为付出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2.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萌。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树:种植。荆棘:泛指丛生的有剌植物。这两句大意是:种荆棘就得挨扎受刺,植桃李就能乘凉得荫。~是从刘向《说苑·复恩》“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一段话简化而来。在原书中说明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表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它和平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话”意思相近。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3.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英国作家 瓦谢尔
4.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