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别离的名言

别离名言

1.别离,是为了重聚。香港女作家 张小娴
2.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晋·张华《情诗五首》其五。幕:想念。俦(chóu愁)侣:伴侣。这两句大意是:没有体验过远别痛苦的人,哪里知道想念伴侣的滋味!两句写出深刻的人生体验,是经历人生离别之苦后总结出的一个颇有哲理的名句。这首诗为思念妻子而作,~两句采用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有如推心置腹地与人亲切交谈,把道理巧妙地化入叙述之中,既给人亲切感,又给人深刻感。

西晋文学家 张华 《情诗五首》
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行而不已。这两句大意是:送送再送送,一程又一程,和丈夫活生生地分离。此诗表现一个女子思念远行异乡的丈夫的痛苦凄婉心情。该名句为诗的头两句,写女主人公回忆当年送别丈夫的情景。写作上采用重言手法描绘送别时的步伐,“行行重行行”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人的脚步上,通过走、停、再走、再停,写出了前走后随的场面,表现出两心如一,恋恋不舍的情愫。前句重言是继承了《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一句化用《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典故,使诗句显得典雅,突出了文人诗歌的特点。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把。别离:此处意为分开、拆散。此:指爱情。这两句大意是:就像把胶投放到漆中,使之化为一体不可分离那样,谁能使我们的爱情分离?这是一首民歌风味很浓的爱情诗。开头写远方的爱人托人带来半匹花绸子,主人公高兴地裁为合欢被,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真挚的爱情和莫名的欢悦。写作上,该名句前句采用既比且兴的手法,以胶与漆的关系比喻两人的爱情,并由胶潦兴起下面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比喻生动恰切,感情真挚动人,故后人多用“如胶似漆”一类语言表现真挚的爱情关系。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5.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唐·于武陵《劝酒》。花发:花开。这两句大意是:花开之后还要经过几番风雨的摧折,人生也要尝够别离的滋味。人生哪得长相聚?正像花开之后还要经受风吹雨打一样,人生也要经得起别离的痛苦,不可过于悲伤。这两句反映了一种达观的思想,含有解劝的意味,可在离别时用以慰入劝人或自慰自劝。

唐代诗人 于武陵 《劝酒》
6.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宋·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著:同“着”,教,使。这两句大意是:离别的滋味比酒还浓,使人消瘦。这两句将离别滋味与酒作比,认为这种滋味比酒还要浓烈,这种对比很新颖,含义也深。一是说:酒味醇厚,能使人迷醉,而离别滋味比酒味更浓,更能使人如醉如痴;二是说:如果借酒消愁,因离愁比酒更浓,饮酒也难以清除。这种长期的、折磨人的愁苦,自然令人消瘦。一个“著”字,写出了致瘦的的原因,那个憔悴、消瘦的抒情主人公也呼之欲出。恰当的比喻,能大大增加表情达意的功能。

北宋文学家 张耒 《秋蕊香》
7.良友近别离,各在天一方。

汉·《别诗》,旧题《苏子卿诗》。选两句大意是:好友于此别离,将要远远地各奔东西,心中怀有无限留恋之意。相传汉人苏武、李陵离别时曾做诗言别,其情真挚感人,后人遂以此诗附会此事,不大可信。但诗文本身的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条便是其中的名句。诗句直接抒发别离感慨,毫不隐晦地向朋友发自心迹,给人以情真、意真的强烈感受。这种强烈的感情以质朴淡雅的语言托出,使诗文显得极为自然,毫不矫揉造作。

《别诗》 《别诗》
8.丈夫志四方,忍为别离哀。晚清官员 郭嵩焘
9.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

宋·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这两句大意是:只要彼此情意相属,即使分别时间再长,又有何妨;真情若在,愈久弥坚,终究会有相聚的一天到来。这两句写别情却洋溢着乐观的情绪,对坚贞的爱情充满了自信,对来来的相逢充满了希望。可与秦观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参读。

北宋词人 晏几道 《秋蕊香》
10.如果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附丽。中国80后作家,畅销小说家 郭敬明 《最小说》
1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唐·高适《燕歌行》。铁衣:铁甲制成的战衣,此代指征人。玉箸:玉筷子,比喻连续不断的晶莹泪珠,此代指思妇。这两句大意是:自从征人辛勤远戍,长久未归,思妇就没有停止过落泪。写两地离情和久戍之苦,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诗的后两句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燕歌行》
1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莫:这里是“没有比…更”的意思。本句大意是:世上最令人悲伤的莫过于活生生地别离。这句可用于形容夫妻或情侣问痛苦分别时的情景,且多用于别后难以再见的情况。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九歌·少司命》
13.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唐·杜牧《赠别》。(一作许浑作)。这两句大意是:门前倘若没有路可以南来北往,人间就会免除别离的愁苦了。把人同离愁归咎于门前有路,看似毫无道理,但却十分巧妙地表现了离愁难熬的感情,使人怨忿无处发泄而遣怒于道路。这种别致的表情方法值得借鉴。

唐代诗人 杜牧 《赠别》
14.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这两句大意是:三更天里,梧桐叶上漓落着秋雨,一叶叶,一声声,都在诉说着别离。这首词写秋夜怀人之苦。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秋凉满室,秋声盈耳。主人公离愁萦怀,辗转难眠。此时已是三更时分,烛已残,夜已深,滴滴嗒嗒的秋雨落在梧桐叶上,传入离人耳中,听来特别凄凉,叶叶声声,似乎都在倾诉离情。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梧桐夜雨常常是触发离愁的媒介,而这里的“梧桐叶上三更雨”是作者耳中之景,并未目见;“叶叶声声是别离”是作者心中之情,借梧桐夜雨披露。人与物、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含蓄蕴藉。后人评周紫芝的词“清丽婉曲”,颇为中肯。可化用以抒写雨夜离情。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 《鹧鸪天》
15.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宋·辛弃疾《定风波》[少日犹堪]。少日:年轻时。这两句大意是:年轻时还能经受话别的忧伤,年老后却怕写送行的诗行。“多情自古伤离别”(见柳永《雨霖铃》),无论对青年或老人,离别都是忧伤的。但是对年轻人来说,来日方长,后会有期,因此离愁是有限的,其承受能力也强;而老人年事已高,精力衰退,在心理上已承受不了重大的忧伤,何况在风烛残年之际离别,重逢的机会越来越少,说不定就成永诀,因此一说送行,倍觉神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老年人不忍离别、害怕离别的特殊心情,上了年纪的离人可以化用。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定风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父爱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努力奋斗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