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苍狗:联合式成语,苍:灰白色。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变幻无定,不易揣测。语出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唐朝书生王季友的妻子柳氏不堪家境贫寒,抛弃了丈夫而去,外界不明真相,纷纷指责王季友。杜甫为王季友鸣不平,作《可叹诗》诗一首,感叹世事变化莫测。世事难料:指世间的事情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很难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事情,常用于表示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情况、形势的重大改变。
台湾立法委员 国民党中常委 洪秀柱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绿箍(xiǎ0小):嫩绿的细竹。媚:妍美。此处用如动词,有献美以表示友好之意。清涟:水清澈而有波纹。这两句大意是:天边的白云环抱着清幽的山石,嫩绿的纽竹频频向清澈的水波献出妩媚娇柔。诗文着一“抱”字和“媚”字,使自然山水富有了人的灵性和美好情感。这种以拟人手法表现山水自然美的方法,不仅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与情趣美。很值得今天写作时借鉴。
东晋末年诗人 谢灵运 《过始宁墅》南朝·粱·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两句大意是:山间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多的是岭上白云,日日相伴。陶弘景是南齐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著名隐士。他爱好山水,隐居于家乡句曲山(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时称“山中宰相”。齐高帝曾下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写了一首诗作答:“~。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高洁淡远、超然物外的情趣,对后世隐逸文人颇具影响,孟浩然的名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即受此诗启迪而出。两句可化用来写山间幽静的景物。
南朝梁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唐·王维《终南山》。霭(aǐ矮):云气。这两句大意是:往终南山主峰攀登时回头下望,刚才走过的地方,茫茫白云合拢,失去了来路;往上面看,云气弥漫一片,待进入青霭中时,云气反而看不见了。这首诗写游终南山的真切感受,是对终南山的传神写照。~两句极写登山所见云烟变幻、移步换形的奇妙景色,不仅能唤起读者的登山体验,还像是把读者也带进终南山中,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后人写登山实感,常常引用此传神妙句。
唐代诗人 王维 《终南山》唐·王维《送严秀才还蜀》。这两句大意是:绵延群山被巍巍关塞横断,滔滔大江与天边低垂的白云相接。此名句表现蜀地的山水风光。上句写山塞的雄伟,下句写江面的辽阔。一纵一横,相映成趣,一“青”一“白”,色泽明丽,这种生动活泼的山水描写,为今人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在表现类似景色时,可以原句借用。
唐代诗人 王维 《送严秀才还蜀》唐·王维《送别》。这两句大意是: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永无尽时,任你去消遣受用。这是作者送友人归隐的诗。全诗是:“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这两句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生活的钦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生活的否定,又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词浅情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唐代诗人 王维 《送别》唐·刘眘(shèn慎)虚《阙题》。这两句大意是:崎岖山道,盘旋而上,被苍茫云海遮掩;春色可喜。明丽悠远,与清清溪流一样绵延不断。此名句诗味盎然。白云、青溪,山明水秀。山道弯弯,春景融融,可谓诗中有画。上句刻写一个“尽”字,下句突出一个“长”字,匠心独运。二字一抑一放,一断一续,于对立中自现诗趣。此名句写春天的山水胜景,意境高远,耐人寻味,其艺术手法值得夸今人借鉴,
唐代诗人 刘眘虚 《阙题》唐·刘长卿《上潮田馆南楼忆朱宴》。这两句大意是:天上的白云好像很有情意,时时俯视着孤舟万里飘随。孤舟游子,浪迹天涯.既不遇故知,又不闻乡音,所见山川风物也与家乡迥异,唯有天上飘浮的白云和家乡所见的白云一样,时时俯视,万里伴随,给人以慰藉。这是艺术上的“移情”手法,借以表现羁旅生涯的孤独与寂寞。
唐代诗人 刘长卿 《上潮田馆南楼忆朱宴》唐·李白《望黄鹤山》。黄鹤山:《苕溪渔隐丛话》:鄂州城之东十里许,其最高耸而秀者,是为黄鹤山。这两句大意是:白云从黄鹤山的四周生出,红日倚在它的身畔。这两句是描写黄鹤山雄伟而秀美的身姿的。诗人说:“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写它巍然屹立于半空中,给人以横空出世之感。诗人接着写下“~”这两句,用“白云”和“红日”映衬青山,色调鲜明。白云生于四周,红日倚于中峰,则山之高峻可知。可用于描写耸人云霄的高山。
唐代诗人 李白 《望黄鹤山》宋·寇准《华山》。这两句大意是:站在峰顶,似乎红日离自己更近了,朵朵白云在自己的脚下飘浮。诗句写得很真实,只有亲自登上华山之巅的游人方能有这样的感受。这两句诗也流露出作者在政治生涯和整个人生旅途中的豪迈情怀。“红日”和“白云”皆似含有寓义。可用于描写山景和登山的心情,也可曲折表达作者迎接光明和藐视困难的气概。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 《华山》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可望:可以看得见。即:接触,靠近。这两句大意是:天上的白云可以看见却无法接近。诗句表现了人与白云的关系,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可望不可即”已经成为成语,比喻一时还不能实现的事物,引用率很高。这句话有时也作“可望不可亲”,如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见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晴云:晴空中的云片。擘(bò檗)絮:斯碎的棉絮。新月:初出之月。这两句大意是:晴空中的云片如撕碎的棉絮,新出的月牙像刚磨过的镰刀。文学需要比喻,诗歌更离不开比喻。亚里斯多德《诗学》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礼记·学记》也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就是广设比喻。韩愈是善设比喻的文学家,他以撕碎的棉絮比喻蓝天上飘浮的片片白云,用磨过的镰刀比喻夜空中的弯弯新月,贴切生动,启人联想。应学习诗人这种巧于设喻的写作方法。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唐·刘长卿《苕溪酬粱耿别后见寄》。这两句大意是:白云飘浮千万里,明月映照前后溪。这首六言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粱耿的酬诗。前句写遭贬谪后彼此沦落,如白云飘浮,千里万里,天各一方;后句写月照溪水,一片皎洁,望月思人,天涯此时。诗句托物传情,意境含蓄。写清溪明月之景可以化用,其托物传情手法也可借鉴。
唐代诗人 刘长卿 《苕溪酬粱耿别后见寄》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县浏水中,这里泛指长着青枫的水边。这两句大意是:天上的白云如游子的白帆悠悠远去,给青枫浦边的思妇留下无尽的相思之愁。白云悠悠,飘忽不定,象征游子远别,行迹没有定所;枫树、浦边,是感别的景物和处所,象征离别的地方和思妇的伤别之情。这两句诗融情于景,景情难分。象征的手怯,也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唐·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在苏州西约二十里处.上有白云泉。这两句大意是:天平山上有个白云泉,白云来去无心,流水清闲自在。诗人描写白云泉的幽静景色,采用拟人手法,借景抒怀。朵朵白云无忧无虑地飘浮着,一股清泉悠闲自得地流淌着,这正是诗人的理想的境界。东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以“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意象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白居易写作《白云泉》时正是他任苏州刺史期间,存在着较重的随遇而安的思想。“云自无心水自闲”便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外化。所以诗人才在诗中责问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可用来描写泉水,表现闲适心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白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