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我们可以用这两句阐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还可以用来引申说明社会应该创造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满足人的这种本性要求,还可以用来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坚强,能够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这种本性的需求。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顾:回头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话题。本句大意是: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这一章全文写: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接着说:““如果当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级,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君不能把国家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意思是说齐宣王先前不知孟子问话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渐把问题引到他自身的时候,他羞赧、尴尬,无法正面回答,只好环顾左右,改变话题,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现在可引用“顾左右而言他”描写有的人为了摆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只好避开原有话题,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对别人的问题绕弯抹角,不作正面回答。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战场上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其实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这两句天意是:所处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度,所受的奉养可“改变人的体质。作者认为:安居可以改变人奋斗不息的气质,使人变得懒惰,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养尊处优更会使人变得娇贵,经不起风攻雨淋。因而人应不断地奋斗,有所追求,这样才能精力旺盛,自强不息。这两句说明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人们应当善于利用优越条件,而克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话是:“孔子登东山(指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现在常用这句话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或说明见识多、阅历广的人眼界就高,对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这是曹交问孟子的话:“~,有诸?”孟子给予肯定的答复:“然。”众所周知,尧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圣人。《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等句,而孟子却肯定“~”.在这方面表现出孟子的唯物史观和辩证的方法论.孟子认为: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说尧舜的话.作尧舜的所作所为,皆可以成为尧舜。可以此二句说明只要有坚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干什幺事都可以成功。
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殆:危险。岌岌:形容危殆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天下岌岌乎危险得很呀!这是孟子的弟子咸丘蒙向孟子请教时转述孔子的两句话,“于斯时也,~!”~实际为“无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装.“岌岌”作为状语,表示危殆的程度,成语“岌岌可危”即从此化来。此名句原是形容天下形势的,而“发岌可危”的成语现在既可用来形容政治形势十分危急,又可用来形容高大建筑物快要倒塌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极其危险的处境。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指浩荡博大.耿直刚强的正气。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可引用“善养路然之气”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坚贞的气节等。也可用于表现某些人能坚持正义.决不动摇,面临严峻的考验仍胸怀正气,不可侵犯。
战国·孟轲《孟子》表示时间不同,情况也就不同了。
见《孟子·离娄上》。患·忧患。好(hao号):喜欢。本句大意是:人的忧患就在于喜欢事事做别人的老师。好为人师是一部分人的毛病。此条通过否定这种人的错误行为,阐述人应该谦虚谨慎的道理。一个人即使很有知识,也还是应该坚持谦虚的美德。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永不停步。当一个人自以为很有知识,事事指手画脚、好为人师时,那就意味着他的悲剧的开始。这样一来,不仅反映出他的浅薄与骄傲,而且会贻笑大方,导致他因脱离群众而陷于孤立。因此.这毛病确为“人之患”,应该注意克服避免。
见《孟子·公孙丑上》。本句大意是:别人告诉他有过失他就觉得高兴。这本是孟子称赞孔子弟子子路的话,原文是:“子路~,禹闻善言则拜。”知过才能改过,改过才能免祸,所以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子路觉得高兴。后人把这句话简化为“闻过则喜”,经常引用,可作为自我修养的要求,也可用以赞扬乐于听取批评的人。
战国·孟轲《孟子·膝文公下》。瞰(kan):窥看。亡:无,此指人不在家,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窥探到阳货不在家,才往他家答谢他。阳货想要孔于来看他,又不肯失礼迳行召唤,当时有条礼节,大夫对士有所赏赐,倘若士当时不在家,不能亲自拜谢,过后便得到大夫家里去答谢。于是“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于蒸豚”,即探听到孔子外出时,给他选去一个蒸小猪,借此召孔子来答谢。孔子则以其人之道还冶其人之身,“孔于亦~”,既不失礼,又避免和阳货见面。两个人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虚假地做样子,走过场。成语“瞰亡往拜”,就是形容本来不想见面,但又要走一下前去拜访的过场,以敷衍对方。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引曾子语。胁屑:耸起肩膀,故作恭敬的样子。谄(chan阐)笑:装出讨好的笑脸。病于:比……更疲惫。复:夏天.酷暑。畦(qi旗):在田间栽种。这两句大意是:耸起肩膀,故作恭敬的样子,满脸堆笑,向人讨好,听这种人说话,比酷热的夏天在田间劳作还要疲惫。是君子就应当堂堂正正,不亢不卑,那种胁肩谄笑,向人讨好的举止,都是小人之行。选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讨好者的样子,画出了这种人的媚骨,并以“病于夏畦”的对比,辛辣地对这种人进行了讥讽。可用于讽刺奴颜媚骨者的讨好,也可学习这种议论中加以形象描绘和对比的手法以突出观点。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英才:优秀人才。本句大意是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把他们培养教育成真正的栋梁,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孟子在《尽心》一章中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隙为一乐,天伦之乐;不愧于天,不作于人为二乐,坦诚之乐;一为第三乐,是人本身价值自我实现,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一种精神的满足。此观点反映出孟子重视教育,重视人生价值的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之一。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大乎:大于。与:偕同,跟别人一起。为善:行善,做好事。本句大意是:君子最高的德行莫大于跟别人一起做好事。要“与人为善”,不要“与人为恶”,已成为现在人们的习常口语和道德规范。但现在所说的“与人为善”通常指善意助人,“善”的含义也已和孟子所说的“善”有所不同。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出:超出。类:同类。拨:超出。乎:于。萃(cuì粹):聚集。这两句大意是:超出它的同类,高出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孟子》的原文是:“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娄也。~。”孟子的原意是说:孔子是出色的圣人,他对于黎民百姓,就象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鸟……一样,远远地超出了他的同类。这两句后被广泛引用并被缩写成“出类拔萃”的成语,用以形容德、才超群出众的人才,也可形容突出地超过一般的事物。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篇。人穷的时候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忧愁患难足以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死亡。人生谁不厌忧患而喜安乐?但忧愁患难能磨练人的意志,使人清醒,使人振奋,因而得以在奋斗中求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丧失斗志,使人麻木怠情,因而无力抵御祸患,势必导致死亡。这是古人从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总结出来富于辩证法的经验教训,可用于告诫人们不可耽于安乐,而要具有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