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论语经典语录

论语经典语录

作者:孔子

孔子的照片

孔子简介: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经典语录
1.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2.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3.因材施教。

孔子《论语·为政》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4.有教无类。

见《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类:类别,区别。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类别,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条件下,能够提出~的口号,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任何资历,广泛施行教育,的确难能可贵。

5.大言不惭。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本句大意是: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说大话而心安理得,不知羞愧,可见此人喜欢自吹自擂,毫无自知之明。他们的大话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不准备去实践。现在~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以讥讽那些喜欢吹牛而又不知脸红的人。

6.过犹不及。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7.无为而治。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8.不念旧恶。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9.既往不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10.欲速则不达。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速:快,指很快取得成效。则:就。然:到。本句大意是:光图快就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孔子请教治理莒父的办法,孔子回答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计较小利;急于求成则达不到目的,计较小利则成不了大事。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一定的过程,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而急功近利,那么是注定达不到目的的。可用于规劝急于求成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1.过则勿惮改。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惮(dàn旦):害怕。本句大意是: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正因为人不能无过,所以古人对改过谆谆教导,这些有益的古训,后人自应牢记。

12.辞达而已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

13.闻一以知十。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闻:听到。本句大意是:真正会学习的人,应该是听到一就知道十。这是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一段对话的内容。孔子向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学得更好?”于贡回答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就可以知道十,而我听到一仅仅知道二而已。”这段话的目的在于强调学习中应贯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的原则,反对死记硬背,机械照搬。这种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以增强教育效果的原则,是行之有效的正确原则。

14.敬鬼神而远之。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敬:严肃。远之:疏远。不去接近它。本句大意是:严肃地对待鬼神,却不企图去接近它。“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提倡“仁”,不愿见暴力和叛乱,也不谈怪异和神鬼的事情。有一次樊迟向孔子“问知(智)”,即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回答说:“务民之义,~,可谓知矣。”意思是说: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为人民办合理的工作上,严肃地对待鬼神,却不企图去接近它,就可以说是聪明了。看来孔子对当时一班统治者不替人民办事,整日祈祷、淫祀,专好鬼神之事,是非常反感的。

15.割鸡焉用牛刀。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16.夫子莞尔而笑。

春秋·孔子《论语·阳贷》。夫子:古代常用以指学生对老师的尊称,有时也用以指一般男子的尊称。莞(wǎn宛)尔:微笑的样子。本句大意是:老师微微一笑。原文记述孔子与弟子们开玩笑时的神态,如今“莞尔”还作为微笑的形容词或代词活在人们的词汇中,如“莞尔一笑”、“不觉莞尔”等。

17.无伐善,无施劳。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伐:炫耀。施:夸张。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要吹嘘自己的功劳。这些道理,都从“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而来。“伐善”、“施劳”,都是骄傲自满的表现,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谦虚谨慎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成就事业。为人处世,可引以为戒。

18.言必信,行必果。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信:信用。果:果断,坚决。这两句大意是:说话要算数,要守信用,行动起来要竖决果断。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才能取信于人,若不被别人信任,就会被孤立,那将是最可怕的;干起事来必须果断坚决,才易于成功,若犹犹豫豫,踌躇不决,就会耽误时机,也就很难取得成功。孔子把~看作“士”的最起码的要求,现可用于表示为人要讲信用,处事要果断。

19.不迁怒,不贰过。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载孔子语。迁怒:转移怒气。贰(èr二):“二”的大写,这里是重复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不转移自己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孔子赞扬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话。当时,鲁哀公询问孔予他的弟子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可见孔子把~当作“好学”的标志,而且认为一般人很难达到。所谓“不迁怒”,是指不乱发脾气;“不贰过”,是指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今天仍可以此作为自我修养的要求,特别是“不贰过”,如能做到,受益无穷。

20.君子周急不继富。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周:周济,帮助。急:处境困窘。继:增加。本句大意是:君子应该帮助处境困窘的人,不给富足的人再增加财富。“周急”属于雪中送炭,不给有急难的人以帮助,那人就很难生活下去,这样的帮助是急需的;而“继富”相对来说就可有可无,不给以帮助,对方的处境也不错,这样的帮助至多是“锦上添花”,并非必需。本句可用于说明助人要看对象,要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唯美的名言

下一篇: 斯宾诺莎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