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兄弟》。
本句大意是:兄弟是骨肉同胞,有手足之情,关系至为亲密,故世间最为难得。
这是对儿童进行教育,说明兄弟之间应相亲相爱的话,虽欠全面,但不无道理。
上一句: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下一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文臣》注引《宋史》载宋太祖语。宰相总揽国家大事,日理万机,事务繁杂,必须知识渊博。知识一方面来之实践经验,但这远远不够,必须多读书,天文、地理,历史等等,无所布知。从书本中获取卸识和经验作为借鉴,来补充实践经验的不足。若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不能胜任所负的重大责任。可用来要求和评议国家高级干部种负有重任的人要多学习,多读书。
《幼学琼林·文臣》清·程允升《幼学琼林·武职》。求全:要求十全十美。用木:匠人用术,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这两句大意是:寻求人才不要求十全十美,用人就如同匠人使用木材一样。木材的长短、粗细、曲直、质理疏密等等各不相同,匠人根据不同术材的不同特点安排其用途,做到材尽其用。用人也应像用木一样,根据各个人的特长给以任用,倘若求全则无人可用。这两句用以说明对人不可求全,应取长弃短。
《幼学琼林·武职》清·程允升《幼学琼林·珍宝》。这两句大意是:为了珍藏所爱的财物.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这句话被用来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或表现有的人财迷心窍,贪婪吝啬到极点。
《幼学琼林·珍宝》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四海:全国,天下。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之大,到处都有你的好兄弟。这是孔子弟子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话。司马牛的哥哥恒照谋反失败.几个兄弟也跟着失败,司马牛不赞成他们的行为.但也受到了株连。他忧愁地说:人们都有好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安慰他:只要严肃认真地工作,待人处事合乎扎节,那么天下之大.到处都有好兄弟。现在人们常用“四海之内皆兄弟”选句话,表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或表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应团结互助,亲如兄弟。《苟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无名氏《别诗》“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晋·陶渊明《与子伊等疏》教育儿于“四海之内皆兄弟”,都是本于此名句。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国语·周语中》。谗:谗言。阋(xì隙):争吵。这两句太意是:兄弟之间因误听谗葺而争吵,但仍一致抵御欺侮自己的人于百里之外。~可借以说明:内部尽管会有误会,矛盾、争吵甚至仇隙,但在面临外侮、大敌当前时,则应捐弃前嫌.一致对外;切不可不顾太局,搞“窝里斗”,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周语中》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切切思思(sǐ思):切磋勉励.友好批评。怡怡:谦逊和霭的样子,这两句太意是:朋友之间应相互切磋批评,兄弟之间应谦逊和睦相处。子路问孔子怎样才可以称“士”?孔子告诉他:切切思思,怡恰如也,可谓士矣。”接着具体阐明“~”。这两句话说明了人际关系的一种推测,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