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这两句大意是:一名驿使飞马而来,身后扬起滚滚的红尘,谁也不知急如星火的驿使为了什么,只有杨贵妃惬意地破颜一笑,她知道这是为她运送荔枝来了。
杨贵妃住在骊山,却爱吃产于南方的鲜荔枝。唐玄宗为了满足宠妃的欲望,不远万里最驿使星夜运送。杜牧有感于李、杨的骈奢淫逸,写了《过华清官》绝句:“安回望绣或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两句通过送荔枝的细节描写,运用反衬的手法,深刻而又含蓄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庸生括.讽刺辛辣,语气却很委婉,耐人寻味。
上一句: 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下一句: 山外青山接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本句大意是:暮春时节,其它花均已凋零,唯有梨花带着绿叶,独自送春归去。此句颂扬了梨花不畏暮春风雨,独自送春归去的风姿。古来文人学者,多以伤春悲秋为题材吟诗作赋。在他们笔下的暮春景物,不是“风雨”,便是“落红”,往往充满凄楚伤感的情调,而此句却以积极的态度去“送春”,绐人以乐观向上的启迪。尤其一个“独’字,仿佛是力排众议,鹤立鸡群一般,更使人钦佩。可用来描绘晚春梨花,或借以颂扬特立独行的人。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唐·杜牧《鹤》。吊影:即形影相吊,形容孤独的样子。吊,慰问。这两句大意是:溪水边有一只没有侣伴的孤鹤,终日形容相吊。鹤的孤傲超逸,远离尘俗的形象宛然可见。“终日”是从时间角度写,喻其长;“溪边”是从空间角度写,喻其清。可用来描写孤鹤,或寄托孤高情怀。
《鹤》唐·杜牧《别鹤》。声断:声音消逝。这两句大意是:一只别鹤的哀鸣声在碧云外渐渐消逝,它的身影在明亮的月光中显得孤苦伶仃。前句写其“声”,是从听觉角度落笔;后句写其“孤”,是从视觉角度着墨。声“断”而影“孤”,凄苦之情状分明可感。可用来描写孤鹤。
《别鹤》唐·杜牧《睦州四韵》掩映:被山遮掩衬托。潺湲(chuányuán蝉原):水慢慢流动。这两句大意是:山野人家为山林草木遮掩衬托,若见若不见。人在山中,所到之处满眼缓缓流水,充耳水声潺潺,别有一番奇趣。此名句状写山行时的真实映象与感受。深山中人家为绿树掩映,给人以亲切感;那无处不在的流泉,更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描写山中幽景,记叙游山感受时可以借用。
《睦州四韵》唐·杜牧《长安秋望》。南山:终南山。两相高:终南山与秋色两相争高。这两句大意是:终南山峥嵘巍峨,秋色高远寥廓,两者竞美争胜,山之峻拔,秋之气势,相得益彰。南山是具体的,秋色则是抽象的。秋色的高远寥廓,易于会意却难以言传。诗人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以高耸入云的南山与高远无极的秋色作比,就使人较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同时也衬托出南山的峻拔气势。这一实一虚的比试,可谓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由此可以领略诗人别出心裁的构思方法及它给人留下充分想象余地的妙处。
《长安秋望》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本句大意是:脸面上堆着笑容,而心中满怀着杀机。《旧唐书·李义府传》载:“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已。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新唐书》也说他: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李义府将杀机包藏在笑容中。在甜甜的微笑中致人于死地。~四字把他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阴谋家形象一笔勾勒出来了。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旧唐书·李义府传》春秋·孔子《论语·阳贷》。夫子:古代常用以指学生对老师的尊称,有时也用以指一般男子的尊称。莞(wǎn宛)尔:微笑的样子。本句大意是:老师微微一笑。原文记述孔子与弟子们开玩笑时的神态,如今“莞尔”还作为微笑的形容词或代词活在人们的词汇中,如“莞尔一笑”、“不觉莞尔”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贷》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三首》其一。嬉笑怒骂:指各种情感。文章:指诗、文、词、赋等文学作品。这两句大意是:无论嬉笑怒骂,都能形成文章。这两句本是用来盛赞苏东坡有高深的文学素养,能用文字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并形成富有文来的各种作品的。可供引用称赞某些善于用文字表情达意的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掬(jū居):用两手捧(东西)。操:持,拿着。这两句大意:满面堆着笑容,仿佛可以用双手捧取,设案烧香,手持着古琴。这两句描写“空城计”中诸葛亮笑容满面,安闲自得的形象。面对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守的却是一座空城,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凭借对司马懿的充分了解,深知他用兵审慎而性又多颖,就摆下一个“空城计”,四门洞开,只用几个老兵看守城门,“孔明坐于城楼之上,~”,处处诱出有重兵埋伏,诱敌深入的样子,司马懿终于不敢轻进,撤兵而去。“笑容可掬”已成人们习用成语,形容人满脸堆笑,和蔼可亲的神态。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