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儿童的名言

儿童名言

1.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美国作家 理·斯托达德 《孩子们的祈祷》
2.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三。兵革:本是武器、铠甲,这里指战争。儿童:指壮丁。他们在父老面前,乃是儿童。这两句大意是:战争没有停止,前方还不断地要增援,以致孩子们都去参战了。此二句写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由于征战不息,年青力壮的男子都被迫从军打仗去了。“尽东征”三字,将时世的艰难,生产力的被破坏,都写了出来。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唐代诗人 杜甫 《羌村三首》
3.孩子们,你们的未来万岁!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意大利童话》
4.没有儿童的地方就没有幸福。英国诗人 史文朋 《欢迎曲》
5.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德国诗人 席勒
6.智慧属于成人,单纯属于儿童。18世纪英国诗人 蒲柏
7.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 列宁
8.鲜花是连儿童都能理解的语言。 阿·考克斯
9.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 旧约全书 《旧约全书·箴言》
10.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南腔北调集》
11.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赠王臣小儿》。莫倚儿童:不要倚仗年轻。轻岁月:轻抛光阴。丈人:老年人。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倚仗自己年轻,就轻易地把美好的时光抛弃,要知道,那些鬓发斑白的老年人,曾经和你们这些年轻后生一样有过美妙的年华。这是一个过来人以长辈的口吻劝诫儿童珍惜岁月的名句。“丈人曾共尔同年”一句,道出了人生不驻,转瞬百年的规律,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它使青年人自然地联系到自己,从而使“莫倚”一句落在坚实的基础上,不给人以训导感,不使青年人产生逆反心理。这种说理方式,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常用。

唐代诗人 窦巩 《赠王臣小儿》
12.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剥条:砍下或折下柳条。这两句大意是:折下柳条,把它盘成银环的样子;卷起柳叶,拿它吹出玉笛的声音。生活在水边江边多柳树地方的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他们折下柳条来“盘”成银环状,可以戴在头上;卷起柳叶来当哨子“吹”,能发出笛子似的声响。“银环样”多好看!。“玉笛声”多好听!诗句极富于生活气息,盎然的兴致也流于笔端。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杨柳枝词》
1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柳花:即柳絮。这两句大意是:在夏日里午睡醒来,一点情思也没有,只是闲散地观看小孩子们随风追捉柳花。作者写自已在漫长的夏日里悠闲懒散的情绪,形象逼真,颇富情趣。可用来描写空虚孤寂、百无聊赖的生活。

南宋诗人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
1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寺徐公店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儿童急忙跑着追扑黄蝶,黄蝶飞进了菜花丛中,无处可寻了。这两句写农村儿童在田间追扑蝴蝶的情景。把儿童的好奇、贪玩、爱动、喜欢捕捉小动物的年龄特征、心理态势和天真形象,都生动地刻画出来了,极富生活情趣。特别是儿童飞跑着追扑黄蝶的高兴劲头,和黄蝶飞入菜花丛中,花黄蝶黄,浑然莫辨,儿童失去追扑目标时的扫兴样子,都令人宛然如见。描写小孩们的生活情景可作借鉴。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宿新寺徐公店二首》
1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童孙:幼小的孙儿。未解:还不懂得。供:从事。这两句大意是:儿童们还不懂为了生计去劳动,但他们却依葫芦画瓢,摹仿着父、祖劳动的模样,依在桑林树荫下做种瓜的游戏。范成大的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共六十首绝句,像一幅生动的江南农村风俗长卷,展现了宋代农村丰富多采的风土人情,极富乡土气息。这首诗的全文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既写出了成年农民的忙碌,也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两句,把农村小孩子那种模仿性强,连嬉戏玩耍也学做农活的童态稚气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

南宋诗人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夏日》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坚持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言语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