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句 > 诸葛亮关于忍的名言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才》
名言解释:

三国·蜀·诸葛亮《将才》。

这几句大意是:作为一员将领,应该是富贵却不骄傲,打了胜仗却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正直刚强又能忍耐。

诸葛亮很显然是按照儒家的标准选择将领的,那就是既有儒家的道德修养,又有勇士的才能和气度;既是风度翩翩、知书达礼,又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应该说,诸葛亮择将的标准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

上一句: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下一句: 鸟穷则搏,兽穷则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兴趣的名言

下一篇: 富兰克林经典语录

▍更多 诸葛亮经典语句
1.勤攻吾之缺。
2.志当存高远。
3.有文事必有武备。

三国·诸葛亮在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强大的“武备”来保障“文事”的开展。

4.劝农业,无夺其时。
5.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三国·魏·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枉:弯曲。这两旬大意是:上面不正,下面就弯曲;上面混乱,下面就叛逆。~和《意林·政论》说的“上行下效”,晋代杨泉《物理论》说的“上不正,下参差”,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说的“上邪下难正”,郁冈樵隐《缀自裘·铁冠图?夜乐》中说的“上梁不正下粱歪”等等,意思相同,都是说明作君主的人不好,下面做臣子的就台跟着学坏。因此,地位在上的人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名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教育意义,都可引用。

《便宜十六策·君臣》
▍更多 关于忍的经典语句
1.忍耐即天才。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布封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小忿:小的忿怒。大信:大的信用。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纪八》
3.忍小忿而就大谋。

宋·苏轼《留侯论》。小忿:小小的忿恨。就:成功。大谋:远大的谋划。本句大意是:忍耐小的忿恨,成就远大的谋划。《论语·卫灵公》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事有大小之分,两者相比,当然应舍小而就大。若在小问题上不忍耐,不克制,有一点小小的忿恨就斤斤计较,势必耽误大事。本句多用于说明在小事上应该忍耐,以取得大事的成功。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留侯论》
4.小不忍,则乱大谋。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对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这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谈局部刺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在孔子看来,为了长远的利益,为了大的事业,不仅要牺牲局部的利益,甚至还要忍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卧薪尝胆,经受折磨和考验。不能忍耐小的损失或挫折,不能忍受暂时的屈辱和痛苦,无法成就大事。《诗经·将仲子序》“小不忍以致大乱焉”,王通《中说·阿易》“小不忍,致大灾”,与~意思相近,都说明应在小事上潜让忍耐.不要因计较小事而影响大局,招灾致乱。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5.坚忍是成功的诀窍。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 狄斯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