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唐华阳颂》。
苟:侥幸.这几句大意是:死和生,是自然界不变的规律,怕死的人不能侥幸免死,贪生的人也不能侥幸苟活。
人都有生,也都有死,生生死死,这是人世的规律,谁也不能除外,贪生也好,怕死也好,都不能侥幸以遂心愿。倒不如正视人生,不畏死,不苟活,心情坦然地度过一生。这几句可用于说明生死是人生的规律,贪生怕死是不足取的。
上一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下一句: 人生七十古来稀。
宋·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本句大意是:任何事业都是成功难·毁坏易。此句指出事业成毁的难易关系。为什么难成而易毁呢?比如一棵大树,要数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长成,而一柄斧、一把火刚在几小时内就能使之毁灭;千里长堤,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筑成,而一个蚁穴则可“使之全部崩溃。可“此句说明事业难成易败,劝人勤奋谨慎。
《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宋·欧阳修《定风雅颂解》。情性:指真实的思想感情。本句大意是:诗歌出自于人们的真情实感。本名句可供引用说明不仅诗歌,时且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或用于说明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都能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性格。
《定风雅颂解》《论语·先进》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先进》春秋·孔子《论语·颜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贵,只能尽力而为。从玄秘的角度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调节着我们的世界,世事难预料;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有时你拼了命也未必能得到,有时你都没怎么动就得到了,随遇而安,享受生命。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诗经·大车》。毂(gu谷):活着。穴:墓穴。这几句大意是:活着被迫离异,不能与你同居一室,死后愿和你合葬在一个墓穴。表示夫妻的生死不离,现在还有“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话。白居易的“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就是化用《诗经》的诗句而成。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大车》明·刘绩《征妇词》。塞下土:谓战死于边塞,骸骨化为尘上。山头石:指望夫石。《幽明录》载:“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选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石。’”这两句大意是:你假若为国牺牲,埋骨塞下,我将永久伫立山头,化作一尊望夫石。这首诗征妇的口吻,写征夫妻子坚贞不二、生死不渝的爱情。生不得同室,则翘首盼夫;死不能同穴,当化石望夫,可谓“之死矢靡它”。
明朝诗人 刘绩 《征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