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言警句 > 宋朝名人名言

宋朝名言警句 历史

宋朝历史:(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真宗、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中期出现了社会危机,经过王安石变法得以缓解。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残余势力被元朝消灭。两宋时期民族融合和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宋朝名人名言
1.德才兼备。 宋朝名言

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宋代文人 许月卿 《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
2.曹衣出水。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曹:指北齐画家曹仲达。这句大意是:曹仲达所画的人物,衣服紧贴在身上,宛如刚从水中出来似的。~代表一种笔法稠叠的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和吴道子的人物画人称“吴带当风“迥然不同。

宋代书画鉴赏家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3.开卷有益。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益:增益。本句大意是:只要翻开书本就会有所增益。~是人们劝学的常用名句。它肯定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并鼓励人们认真读书学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人奉为绝对真理。进入当代,此句虽仍活在日常口语中,但大多使用者都认为,在各种信息充斥的今天。开卷未必一定有益.读书应该有选择,不健康的书不读.对组成自己知识结构无用的书不读。这是对~的一种修正与发展。

宋代文人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
4.至言不繁。 宋朝名人名言

宋·苏轼《与孙运勾书》。至言:至理名言。本句大意是: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话语,不多而意明。话不在多,而在意明理明,至理名言多言简而意赅。本句可用于强调语言要精要,也可用于称赞精辟简要的语言。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与孙运勾书》
5.语贵含蓄。南宋文学家 姜夔
6.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
7.礼即理也。 宋朝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8.贵贱无常。南宋文人 王懋
9.妒前无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10.诚者无妄。 宋朝名人名言宋代教育家 程颢、程颐
11.吴带当风。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吴: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本句大意是,吴道子画中的人物,衣带有当风飘举之势。吴道子,唐代画家,曾从王维、贺知章学习书法,绘画远祖张僧繇,近学张孝师。所画人物、神鬼、鸟兽、台阁都冠绝一时,后人奉为“画圣”。他“落笔雄劲”,“敷粉简淡”,变化丰富,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笔势圆转,所画人物的衣带有当风飘举之势,极富运动感和节奏感,为人称道。“~”和“曹衣出水”代表古代两种不同的人物画的风格,常常被人称引。

宋代书画鉴赏家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12.人微言轻。

见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本句太意是:地位低下的人,言论主张常常不被重视。此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等级社会中,人所起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说话越起作用,甚至奉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不被承认。《后汉书·孟尝传》“身轻言微”与~意同。现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说话没分量.也可用以反映一种不正常的待人态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13.小人无朋。 宋朝名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朋党论》
14.人定兮胜天。

宋·刘过《襄阳歌》。本句大意是:人要与自然作斗争,而且一定可以征服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观点与荀况的“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之争。荀子反对“天命”说,并且提出了“戡天”即征服自然的光辉思想。他说:与其尊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不如把天作为物质看待来制服它。刘过说的~即荀子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定胜天”的思想已成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勇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强大的精抻武器。

南宋文学家 刘过 《襄阳歌》
15.心正则笔正。

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心正:指人的思想、品行端正。笔正:指书法纯正。本句大意是: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回答穆宗问他为什么善于用笔对说的话,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写字就会写得纯正,合乎章法。其实“心正”与“笔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一个人的才识、学问甚至性格、品格等修养,往往能通过书法体现出来。如风流倜傥的人,字也多半写得潇洒飘逸;忠厚淳朴的人,字也大都写得朴实无华。作者云“~”,无非是强调作人要注意思想品德的修养,这是至今我们都应该认真借鉴的。这句可供论述书法艺术中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性。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书唐氏六家书后》
16.用财如粪土。 宋朝名人名言

宋·苏轼《方山子传》。本句大意是:把金钱视为粪土一样,随意挥霍。~与“挥金如土”义略同。可用来形容不看重金钱的人,也可用来批评挥霍浪费的行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方山子传》
17.草嫩鹿添茸。

宋·赵师秀《翠岩寺》。茸(róng荣):鹿茸,带细毛的初生的鹿角。本句大意是:小鹿吃着鲜嫩的青草,长出了带茸毛的嫩角。食嫩草,添鹿茸,表现了小鹿的生长规律,透出一股清新之气,有很强的感染力。

南宋诗人 赵师秀 《翠岩寺》
18.林空鹿饮溪。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本句大意是:霜落叶凋,林间空疏,只见鹿在饮着溪水。这句既点时又写景。正因叶落林空,视野开阔,才能看到鹿在饮水;而“鹿饮溪”又多么闲适,多么自在!由鹿之自在,又表现出诗人山行之自在,正因四野无声,“鹿饮溪”才未受到任何惊扰,诗人步履之轻微、心情之闲静可见。诗句以平淡之语状难写之景,新颖自然;又能情与景惬,“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种自然巧妙的笔法,值得仔细体味。

北宋诗人 梅尧臣 《鲁山山行》
19.学者当务实。 宋朝名言宋代理学家 杨时
20.心安病自除。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21.人以巧胜天。林逋,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隐逸诗人 林和靖
22.穷当志益坚。 宋朝名人名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23.妙语益难忘。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24.寡欲心自清。宋代教育家 程颢
25.读书要玩味。 宋朝名言

宋·程颢《遗书》。本句大意是:读书要反复咀嚼体味。此条阐明读书的方法。认为只“读”而不“品”(玩味),便不可能理解书中要义。可见读书最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至今仍可惜鉴。

宋代教育家 程颢 《遗书》
26.临大事而不乱。

宋·苏轼《策略第四》。本句大意是:面临大事而不慌乱。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而是镇定沉着,举措得当,应付自如。这里显示的不但是胆量、毅力,也需要经验和才干。多用于说明或赞扬从容不迫的处事态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略第四》
27.功难成而易毁。

宋·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本句大意是:任何事业都是成功难·毁坏易。此句指出事业成毁的难易关系。为什么难成而易毁呢?比如一棵大树,要数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长成,而一柄斧、一把火刚在几小时内就能使之毁灭;千里长堤,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筑成,而一个蚁穴则可“使之全部崩溃。可“此句说明事业难成易败,劝人勤奋谨慎。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
28.传神之难在目。 宋朝名人名言

宋·苏轼《传神记》。传神:准确地传达出人的精神状态。本句大意是:最难画的是最能传神的人物的眼睛。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传形写影,都在阿睹中”。“阿睹”即眼睛。现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感情和精神状态,往往能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因此画人的形体、面貌、姿势、动作并不难,最难画的,是人的传达感情、神态的眼睛。这句可供说明在绘画中最难准确地画出的是人物的眼神。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传神记》
29.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30.功成名遂身退。

宋·苏轼《志林》五。名遂:达到了扬名的愿望。本句大意是:大功告成,达到了扬名的愿望,然后引退。这里表达了旧社会一些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和淡泊为怀的处世态度。今天可用来表选希望建功立业,然后引退的思想。这句有时也可写成“功成身退”,其思想性更高些。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志林》
31.志者诗之本也。 宋朝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32.知己肝胆相照。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33.以天下为己任。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新五代史》
34.学能变化气质。 宋朝名人名言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35.危莫危于任疑。

宋·张商英(世上的)危险没有比任用自己怀疑的人更危险的了。

北宋大臣 张商英
36.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北宋大臣 张商英 《素书》
37.去不仁则仁存。 宋朝名言宋代教育家 程颢、程颐
38.百学须先立志。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39.文起八代之衰。

见宋·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本句大意是:韩愈的文章使古文从八代骈偶绮靡的衰颓文风中振兴崛起。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他针对六朝以来社会上长期广泛流行的骈俪文体及形式主义文风,大力倡导形式与内容统一、适于表达思想感情的单句散行的散文。这一运动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变了几百年来骈文几乎独霸文坛的局面,开拓了文章写作的新道路,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苏轼称赞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刘熙载说韩愈“文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都是对韩文的高度评价。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潮洲韩文公庙碑》
40.善之端而止之也。 宋朝名人名言

宋·王安石《礼乐论》。迁怒:指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隶者己: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诸,之于。贰(èr二)过;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端:开头。这几句大意是:不转移怒气,就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音;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在错误开始的时候就制止它。“不迁怒,不贰过”本是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认为这是~种难得的修养,王安石在这里进一步作了阐发。他认为,要做到“不迁怒”,就要勇于反躬自省,在自已身上寻找致怒的原因;要做到“不贰过”,就要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前者要求人们善于自我检查,后者要求人们勇于及时改过,可引以自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礼乐论》
41.躁则妄,惰则废。

宋·苏轼《凤鸣驿记》。躁:急躁。妄;妄为。废:荒怠。这两句大意是:急躁了便容易轻举妄动,懒惰了学业事业都会荒废。苏轼在‘凤鸣驿记》一文中说:“~。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可见此二句意在教诲人们应戒骄戒躁,刻苦勤奋。韩愈《进学解》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名言,古谚有“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训喻,均可作此二句的注解。~二句点出青年人易犯的两种毛病,言筒意赅,可用作座右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凤鸣驿记》
42.忍小忿而就大谋。

宋·苏轼《留侯论》。小忿:小小的忿恨。就:成功。大谋:远大的谋划。本句大意是:忍耐小的忿恨,成就远大的谋划。《论语·卫灵公》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事有大小之分,两者相比,当然应舍小而就大。若在小问题上不忍耐,不克制,有一点小小的忿恨就斤斤计较,势必耽误大事。本句多用于说明在小事上应该忍耐,以取得大事的成功。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留侯论》
43.急流中能勇退耳。 宋朝名言

宋·张耒《书钱宣靖遗事后》。急流:水势急速的河流。勇:果敢。本句大意是:在急流中要能果断地后退。水势急速,艰险倍增,遇此险境时,要果断地从急流中退出来。旧社会宦海风波险恶多变,官愈大,危险也愈大,做官的人在仕途得意时,就要果断地及时辞官引退,既光荣体面,又免遭不测。本句只有喻体,而无主体,但喻意亦很明晰。多用于喻指要认清形势,果断退身。

北宋文学家 张耒 《书钱宣靖遗事后》
44.论必作,作必成。

宋·苏轼《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论:议论。作:做。这两句大意是:议论了就一定要去做,做了就一定要努力做成功。议论了就要去做,不可只尚空谈,议而不行;做了就要努力做成,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这两句可用以表示不可尚空谈,而要作实事。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
45.思其始而围其终。

宋·苏轼《思治论》。思:设想。图:盘算。本句大意是:办事之前应设想一下怎样开始,再盘算一下怎样结束。办任何事前,都应有一个全局的打算,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要合理地安排力量,考虑好怎样升头,怎样进行,怎样结束。只有这样.才能妥替地把事情办好。现在许多人办事只思其始。不图其终只看眼前,不计后果;胸中无全局,干到哪里算哪里,其结果必难把事情办好。以此句说明办事应作通盘安排,十分恰切。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思治论》
46.丹青难写是精神。 宋朝名人名言

宋·王安石《读史》。丹青:原是两种颜色,后来用指绘画。精神:指事物的精神实质。本句大意是;绘画所难表现的是对象内在的精神实质。王安石在《读史》诗中批判一些俗懦把历史上的糟粕当精华来传播,并以~来比喻“糟粕所传非粹美”,认为史籍的记载有时也并不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现在引用~时多抛开其原有的比喻义,直接理解为用颜料描绘各种对象,要想作到外部形体非常相似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传达出人、景、物的精神气韵,作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行。这句可供论述绘画“神似”的困难时引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读史》
47.子美集开诗世界。

宋·王禹偁《日长简仲威》。子美: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本句大意是:杜甫的诗集向人们展开了一个诗的世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就像一幅辉煌的历史画卷,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在形式上众体兼备,无所不长。至于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是多种多样。所以一部杜集,就是一座诗歌的艺术宝库,王禹偁用“诗世界”来概括它,是并不过分的。这个名句可供评价杜诗时引用。

北宋诗人 王禹偁 《日长简仲威》
48.三分诗,七分读。

宋·周密《齐东野语》。这句话所在的原文大意是:有一个人仰慕苏东坡的大名,拿了自己的诗朗读给苏东坡听。读完之后问苏东坡他的诗能得几分,苏东坡说可得十分,这个人非常高兴。接着苏东坡幽默含蓄地说:“~”,意谓诗作本身并不佳,只能得三分,而朗读得很精彩,可得七分.揭了那个人的底。后世引用这句话时,大多抛开它的原意,而用来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因为在诗歌欣赏的整个审美过程中,朗诵是很关键的一环。朗诵得体,可以使本来很平常的诗增色不少。还可供引用说明要想真正领略一首诗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必须反复朗读,用心体味。

南宋词人 周密 《齐东野语》
49.多病题诗无好句。 宋朝名言

宋·陈与义《定风波》[九日登临]。题诗:作诗。好句:指感情欢愉的句子。本句大意是:多病的人写出诗来,自然没有轻松欢快的句子。这句虽是作者自言其身的,但也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供说明作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对作品的影响。

宋代诗人 陈与义 《定风波》
50.诗家气象贵雄浑。

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其三。诗家:指诗人的作品。气象:景象。雄浑:雄健浑厚。本句大意是:诗歌中的景象以雄浑为贵(不可过于雕琢或朴拙)。戴复古的这首诗全文是:“曾向吟边问古人,~。雕锼太过伤于巧,朴拙惟宜怕近村”。作者认为,诗歌的语言如果过于雕琢就伤于虚浮,如果过于质朴就近于村俗,而雄健浑厚则是最好的境界.这是作者对诗歌辞采的要求,这种文学主张可以借鉴。

南宋诗人 戴复古 《论诗十绝》

上一篇: 关于怕的名言

下一篇: 邹韬奋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