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言警句 > 东周名人名言

东周名言警句 历史

东周历史:(前770年-前256年)是指周朝的后半段。周王室东迁洛邑以后到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国都在镐京时期的西周。东周首位君王为周平王(宜臼),共传25王,历时515年,最后为秦所灭。东周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剩下的诸侯大国继续互相征战,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名人名言
1.每事问。 东周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几佾》
2.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3.过犹不及。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先进》
4.兵不厌诈。 东周名人名言

唐·李筌《孙子》注。厌:厌弃。本句大意是:用兵打仗不排斥尽可能多地采用欺骗和迷惑敌人的方法。战争离不开欺骗和假象,所以古来兵家多把战争称为“诡诈之道”、“诡伪之道”。唐人李筌为《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一段文字作注时说“~’,对战争中不厌其多地运用欺骗、迷惑敌人的方法作了高度的概括。从此,~这句话成了军事学中的警句名言,经常为人引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说:“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
5.从善如流。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从:跟随。善:正确的。如流:如顺流而下,比喻快。本句大意是: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这句已成习见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率高,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成公八年》
6.不念旧恶。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公冶长》
7.既往不咎。 东周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八佾》
8.大言不惭。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本句大意是: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说大话而心安理得,不知羞愧,可见此人喜欢自吹自擂,毫无自知之明。他们的大话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不准备去实践。现在~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以讥讽那些喜欢吹牛而又不知脸红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宪问》
9.学无止境。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10.吉凶由人。 东周名人名言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11.大仁不仁。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12.大巧若拙。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13.长幼有序。 东周名言

战国·荀况《荀子·君子篇》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君子篇》
14.无为而治。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15.因材施教。

孔子《论语·为政》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为政》
16.有教无类。 东周名人名言

见《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类:类别,区别。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类别,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条件下,能够提出~的口号,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任何资历,广泛施行教育,的确难能可贵。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17.学问不厌。

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大略》
18.民齐者强。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19.愚公移山。 东周名言

《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汤问》
20.过则勿惮改。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惮(dàn旦):害怕。本句大意是: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正因为人不能无过,所以古人对改过谆谆教导,这些有益的古训,后人自应牢记。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21.知子莫若父。

春秋·管仲《管子·大匡》。本句大意是: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管子·大匡》说:“~,知臣莫若君。”这是两句古语,《国语·晋语七》作“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左传·昭公十年》作“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战国策·赵策二》则作“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现在人们还常用“知子莫如父”这句成语幕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了解。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大匡》
22.祸生于懈慢。 东周名人名言

春秋·邓析子《邓析子·转辞篇》。懈慢:懈怠,松弛。本句大意是:人的思想一松懈,一怠慢,便会产生祸患。人们思想懈怠,办事漫不经心,就易于出事故,捅漏子,造成祸端。本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工作要认真,办事要谨慎。

春秋思想家 邓析子 《邓析子·转辞篇》
23.食色,性也。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我们可以用这两句阐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还可以用来引申说明社会应该创造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满足人的这种本性要求,还可以用来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坚强,能够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这种本性的需求。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告子上》
24.欲速则不达。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速:快,指很快取得成效。则:就。然:到。本句大意是:光图快就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孔子请教治理莒父的办法,孔子回答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计较小利;急于求成则达不到目的,计较小利则成不了大事。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一定的过程,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而急功近利,那么是注定达不到目的的。可用于规劝急于求成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25.闻一以知十。 东周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闻:听到。本句大意是:真正会学习的人,应该是听到一就知道十。这是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一段对话的内容。孔子向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学得更好?”于贡回答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就可以知道十,而我听到一仅仅知道二而已。”这段话的目的在于强调学习中应贯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的原则,反对死记硬背,机械照搬。这种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以增强教育效果的原则,是行之有效的正确原则。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公冶长》
26.量力而知攻。

春秋·管仲《管子·霸言》。料:估计。本句大意是: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管子》认为:“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知己知彼为兵战的一项重要原则。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霸言》
27.民不堪命矣。

《国语·周语上》。不堪:忍受不了。命:政令。本句大意是:人民以经忍受不了(你的)暴虐的政令了。这句是周厉王的卿士邵穆公(名虎)向周厉王反映民情时说的话。周厉王暴虐无道,为政苛酷,人民不堪其苦,怨声载道。邵穆公面谏厉王,直言相告:“~。”独夫民贼周厉王闻过则怒,不但不知悔悟,反而召来卫匪监视国人,杀死敢于议论他的人,搞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在公元前八四一年起义。把周厉王赶跑到彘(今山西霍县)。“民不堪命”言简意赅,已成为形容政令苛虐,人民无法忍受的千古名句。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周语上》
28.私仇不及公。 东周名人名言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本句大意是:私人之间的仇恨不涉及公家的事。~,这是处理公私矛盾的一条准则。不能因为个人之间的恩怨仇隙而置公家的利益于不顾仗官依势,挟私报复。本句多用于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哀公五年》
29.不以寡犯众。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寡:少。犯:触犯。本句大意是:不拿少数的力量去触犯众多的力量。在一个国家中。统治者总是其占极少数,而人民则总是占绝大多数。统治者要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自身的长远统治,就不可触犯人民大众的利益。以少犯多,不会有好结果。本句可用于说明统治者不可触犯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可用于说明一般人之问不可以少数触犯众人的怨怒,还可用于说明在战争中力量悬殊时,不可冒然以少数力量与众多敌人相抗。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五年》
30.小人甘以艳。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31.思索以通之。 东周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32.强行者有志。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33.酒乱其神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34.好学而不贰。 东周名人名言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35.惩恶而劝善。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36.辞达而已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37.苛政猛于虎。 东周名言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引孔子语苛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礼记·檀弓下》
38.学不可以已。

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劝学》
39.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礼记·中庸》
40.割鸡焉用牛刀。 东周名人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
41.敬鬼神而远之。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敬:严肃。远之:疏远。不去接近它。本句大意是:严肃地对待鬼神,却不企图去接近它。“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提倡“仁”,不愿见暴力和叛乱,也不谈怪异和神鬼的事情。有一次樊迟向孔子“问知(智)”,即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回答说:“务民之义,~,可谓知矣。”意思是说: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为人民办合理的工作上,严肃地对待鬼神,却不企图去接近它,就可以说是聪明了。看来孔子对当时一班统治者不替人民办事,整日祈祷、淫祀,专好鬼神之事,是非常反感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42.祸莫大于轻敌。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本句大意是:最大的灾祸来自轻敌。轻敌,就会过分迷信自己的实力,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轻敌,就不能正确地分析敌情,容易放松警惕,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轻敌为古今兵家之大忌。此句可作为用兵者的座右铭,同时对每人也都具有警戒意义。无论干什么工作,松懈、麻痹、轻敌都会导致失败,甚至会引出不测之祸。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43.国人皆曰可杀。 东周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粱惠王下》
44.夫子莞尔而笑。

春秋·孔子《论语·阳贷》。夫子:古代常用以指学生对老师的尊称,有时也用以指一般男子的尊称。莞(wǎn宛)尔:微笑的样子。本句大意是:老师微微一笑。原文记述孔子与弟子们开玩笑时的神态,如今“莞尔”还作为微笑的形容词或代词活在人们的词汇中,如“莞尔一笑”、“不觉莞尔”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贷》
45.志,气之帅也。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46.修己而不责人。 东周名人名言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47.万事莫贵于义。

战国·墨子《墨子.贵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贵义》
48.通天下一气耳。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知北游》
49.民之大事在农。 东周名言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
50.大德必得其寿。

《礼记·中庸》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一定能获得长寿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礼记·中庸》

上一篇: 关于朋友的名言

下一篇: 文天祥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