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与孙运勾书》。至言:至理名言。本句大意是: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话语,不多而意明。话不在多,而在意明理明,至理名言多言简而意赅。本句可用于强调语言要精要,也可用于称赞精辟简要的语言。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与孙运勾书》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见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本句太意是:地位低下的人,言论主张常常不被重视。此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等级社会中,人所起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说话越起作用,甚至奉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不被承认。《后汉书·孟尝传》“身轻言微”与~意同。现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说话没分量.也可用以反映一种不正常的待人态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心正:指人的思想、品行端正。笔正:指书法纯正。本句大意是: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回答穆宗问他为什么善于用笔对说的话,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写字就会写得纯正,合乎章法。其实“心正”与“笔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一个人的才识、学问甚至性格、品格等修养,往往能通过书法体现出来。如风流倜傥的人,字也多半写得潇洒飘逸;忠厚淳朴的人,字也大都写得朴实无华。作者云“~”,无非是强调作人要注意思想品德的修养,这是至今我们都应该认真借鉴的。这句可供论述书法艺术中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性。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书唐氏六家书后》宋·苏轼《方山子传》。本句大意是:把金钱视为粪土一样,随意挥霍。~与“挥金如土”义略同。可用来形容不看重金钱的人,也可用来批评挥霍浪费的行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方山子传》宋·梅尧臣《鲁山山行》。本句大意是:霜落叶凋,林间空疏,只见鹿在饮着溪水。这句既点时又写景。正因叶落林空,视野开阔,才能看到鹿在饮水;而“鹿饮溪”又多么闲适,多么自在!由鹿之自在,又表现出诗人山行之自在,正因四野无声,“鹿饮溪”才未受到任何惊扰,诗人步履之轻微、心情之闲静可见。诗句以平淡之语状难写之景,新颖自然;又能情与景惬,“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种自然巧妙的笔法,值得仔细体味。
北宋诗人 梅尧臣 《鲁山山行》宋·苏轼《策略第四》。本句大意是:面临大事而不慌乱。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而是镇定沉着,举措得当,应付自如。这里显示的不但是胆量、毅力,也需要经验和才干。多用于说明或赞扬从容不迫的处事态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略第四》宋·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本句大意是:任何事业都是成功难·毁坏易。此句指出事业成毁的难易关系。为什么难成而易毁呢?比如一棵大树,要数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长成,而一柄斧、一把火刚在几小时内就能使之毁灭;千里长堤,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筑成,而一个蚁穴则可“使之全部崩溃。可“此句说明事业难成易败,劝人勤奋谨慎。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特制许公墓志铭》宋·苏轼《传神记》。传神:准确地传达出人的精神状态。本句大意是:最难画的是最能传神的人物的眼睛。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传形写影,都在阿睹中”。“阿睹”即眼睛。现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感情和精神状态,往往能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因此画人的形体、面貌、姿势、动作并不难,最难画的,是人的传达感情、神态的眼睛。这句可供说明在绘画中最难准确地画出的是人物的眼神。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传神记》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宋·苏轼《志林》五。名遂:达到了扬名的愿望。本句大意是:大功告成,达到了扬名的愿望,然后引退。这里表达了旧社会一些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和淡泊为怀的处世态度。今天可用来表选希望建功立业,然后引退的思想。这句有时也可写成“功成身退”,其思想性更高些。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志林》宋·张商英(世上的)危险没有比任用自己怀疑的人更危险的了。
北宋大臣 张商英宋·张商英《素书》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北宋大臣 张商英 《素书》见宋·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本句大意是:韩愈的文章使古文从八代骈偶绮靡的衰颓文风中振兴崛起。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他针对六朝以来社会上长期广泛流行的骈俪文体及形式主义文风,大力倡导形式与内容统一、适于表达思想感情的单句散行的散文。这一运动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变了几百年来骈文几乎独霸文坛的局面,开拓了文章写作的新道路,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苏轼称赞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刘熙载说韩愈“文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都是对韩文的高度评价。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潮洲韩文公庙碑》宋·王安石《礼乐论》。迁怒:指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隶者己: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诸,之于。贰(èr二)过;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端:开头。这几句大意是:不转移怒气,就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音;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在错误开始的时候就制止它。“不迁怒,不贰过”本是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认为这是~种难得的修养,王安石在这里进一步作了阐发。他认为,要做到“不迁怒”,就要勇于反躬自省,在自已身上寻找致怒的原因;要做到“不贰过”,就要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前者要求人们善于自我检查,后者要求人们勇于及时改过,可引以自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礼乐论》宋·苏轼《凤鸣驿记》。躁:急躁。妄;妄为。废:荒怠。这两句大意是:急躁了便容易轻举妄动,懒惰了学业事业都会荒废。苏轼在‘凤鸣驿记》一文中说:“~。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可见此二句意在教诲人们应戒骄戒躁,刻苦勤奋。韩愈《进学解》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名言,古谚有“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训喻,均可作此二句的注解。~二句点出青年人易犯的两种毛病,言筒意赅,可用作座右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凤鸣驿记》宋·苏轼《留侯论》。小忿:小小的忿恨。就:成功。大谋:远大的谋划。本句大意是:忍耐小的忿恨,成就远大的谋划。《论语·卫灵公》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事有大小之分,两者相比,当然应舍小而就大。若在小问题上不忍耐,不克制,有一点小小的忿恨就斤斤计较,势必耽误大事。本句多用于说明在小事上应该忍耐,以取得大事的成功。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留侯论》宋·张耒《书钱宣靖遗事后》。急流:水势急速的河流。勇:果敢。本句大意是:在急流中要能果断地后退。水势急速,艰险倍增,遇此险境时,要果断地从急流中退出来。旧社会宦海风波险恶多变,官愈大,危险也愈大,做官的人在仕途得意时,就要果断地及时辞官引退,既光荣体面,又免遭不测。本句只有喻体,而无主体,但喻意亦很明晰。多用于喻指要认清形势,果断退身。
北宋文学家 张耒 《书钱宣靖遗事后》宋·苏轼《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论:议论。作:做。这两句大意是:议论了就一定要去做,做了就一定要努力做成功。议论了就要去做,不可只尚空谈,议而不行;做了就要努力做成,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这两句可用以表示不可尚空谈,而要作实事。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宋·苏轼《思治论》。思:设想。图:盘算。本句大意是:办事之前应设想一下怎样开始,再盘算一下怎样结束。办任何事前,都应有一个全局的打算,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要合理地安排力量,考虑好怎样升头,怎样进行,怎样结束。只有这样.才能妥替地把事情办好。现在许多人办事只思其始。不图其终只看眼前,不计后果;胸中无全局,干到哪里算哪里,其结果必难把事情办好。以此句说明办事应作通盘安排,十分恰切。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思治论》宋·王安石《读史》。丹青:原是两种颜色,后来用指绘画。精神:指事物的精神实质。本句大意是;绘画所难表现的是对象内在的精神实质。王安石在《读史》诗中批判一些俗懦把历史上的糟粕当精华来传播,并以~来比喻“糟粕所传非粹美”,认为史籍的记载有时也并不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现在引用~时多抛开其原有的比喻义,直接理解为用颜料描绘各种对象,要想作到外部形体非常相似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传达出人、景、物的精神气韵,作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行。这句可供论述绘画“神似”的困难时引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读史》宋·王禹偁《日长简仲威》。子美: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本句大意是:杜甫的诗集向人们展开了一个诗的世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就像一幅辉煌的历史画卷,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在形式上众体兼备,无所不长。至于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是多种多样。所以一部杜集,就是一座诗歌的艺术宝库,王禹偁用“诗世界”来概括它,是并不过分的。这个名句可供评价杜诗时引用。
北宋诗人 王禹偁 《日长简仲威》宋·欧阳修《定风雅颂解》。情性:指真实的思想感情。本句大意是:诗歌出自于人们的真情实感。本名句可供引用说明不仅诗歌,时且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或用于说明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都能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性格。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定风雅颂解》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百丈竿头:佛教语,比喻修行到极高的境界。本句大意是:即使一个人修行到了极高的境界,也还需继续修行,因为前边有更高的境界等待你去攀登。此句出自佛教徒的对话录。佛教徒以“百尺竿头”为象征,比喻一种较高的境界。然而达到这种境界并不能使人满足,正像“招贤大师”所云:“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十方世界是全身。”百丈竿头仍不断进步,才可能到达“十方世界”的最高境界。后世人借用其意引而申之,用来阐明人不可骄墩自满,固步自封,敦促人不断进取,积极努力。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学无止境就是这个意思。由于其生动、含蓄、富有形象性,历代久传不衰,演为成语,家喻户诵。今人常用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宋禅师 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本句大意是:道德教化可以使风俗更为淳厚朴实。教化的目的,是使人知书达礼,净化道德,使人有上进心,同情心。人人都接受了教化,则人人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社会风尚岂不更为淳朴?良好的社会风俗,又鼓励人们去学习、去追求更高尚的品德、情操。可以此说明教化与风俗的关系。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明州慈溪县学记》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本句大意是:要用诚意来使人心服,不要用空话来使人佩服。该名句说明一条做人为师的道理。作者在“诚”与“言”两个范畴中选择了前者,告诉人们要使人服气,关键在于诚心,夸夸其谈不行。光说空话是难以服人的,以诚相待才能使人心悦诚服。这种做人的格言,在现代社会的交际中也仍有现实意义。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小忿:小的忿怒。大信:大的信用。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纪八》宋·苏洵《心术》。本句大意是:善于指挥打仗的将领,知道凭借各种形势来巩固自己。作者认为,善用兵者要使自己的军队无所顾忌而有所仗恃。无所顾忌,置生死于度外,可以奋力杀敌;有所仗恃,知道我军必然不尝失利,就可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懂得利用形势巩固自己,就有旺盛的士气和战斗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北宋散文家 苏洵 《心术》宋·苏洵《高祖》。本句大意是:着眼干大处,而不计较小处。管理属家或较大范围内的事务。要着眼于大处,善于抓有关全局的事,才能总揽全局;切不可斤斤计较小处,抓住细枝束节,把自己的眼光和精力囿于小事,从而失去对全局的控恻。否则就会犯大错误,而影响全局。这句话说明领导人要有远大的目光,要善于抓大事。
北宋散文家 苏洵 《高祖》宋·苏轼《慧湖峡阻风》。巉(chān蝉)岩:险峻的岩壁,此处比喻世路的崎岖困难。本句大意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哪里没有艰难和险阻?人生是曲折坎坷的,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在任何地方都可能遇到艰难险阻。但人毕竟是要生活下去的,不能因前进道路上的难险而退缩。本句抒发了作者人生坎坷的感慨,又暗寓着一种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达观而又顽强的精神。可用于表现人生的不平,又可以表达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人生态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慧湖峡阻风》宋·苏轼《南乡平》[回首乱山横]。本句大意是:秋雨晴的时候,眼泪还在流。这首词写送别友人后的忧伤。下阕是:“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争夜残灯斜照处,荧荧,~。”作者在一个秋风秋雨的日子送别,自然愁苦倍增。入晚,秋雨已停,寒气沁人,作者面对一盏昏黄的孤灯,为思念友人而辗转难眠,泪湿衾枕,~用的是反衬笔法,既反映了秋雨未晴时作者已为惜别而热泪流淌,更写出了秋雨已止而作者别泪未停。这种反衬手法,更充分地展示了词人的愁苦情怀,表现了他对朋友的一往情深。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南乡平》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本句大意是:多情人却被无情人惹起了烦恼。原词写一个行人路过一户“绿水人家”时产生的感情波澜。词的下阕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淅悄,~。”原来,这家的姑娘正在墙里荡秋千,银铃似的笑声飞出墙外。这笑声吸引了墙外的行人,他驻足聆听,想象着“墙里佳人”的姿容体态,爱慕之情顿生,但“墙里佳人”却并不知晓.不久佳人归去,“笑渐不闻”,多情的“墙外行人”由此平添了许多烦恼。现在可用来写单相思者的心情,也可扩大来表现一种一厢情愿、无可奈何的心态。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蝶恋花》宋·欧阳修《进曾巩秀才序》守:操守。本句大意是:学问应尽可能地渊博.操守应坚持不变。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子最重视的有两条:学识和品德。学识浅薄,则为同僚所轻;品德低下,则为士人所不齿。此二句以精练的语言,将文人学子所崇尚的目标概括出来。作者殷切地希望曾巩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学识,“日异其括,岁增其智”(见臭兢《虚观政要·规谏太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作者还希望曾巩要有崇高的理想,坚贞的操守,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膝文公下》),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客观地说,道德文章,今天仍是评价一个学子的重要标准。故以此二句作为对亲朋好友的赠言或希望,均十分恰切。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进曾巩秀才序》宋·苏辙《冯京加恩制》。涅(nie聂):染。不缁(zi姿):指染不黑,比喻品格高洁,不受外界污染。本句大意是:虽身处浑浊的环境而不受其影响,仍保持高尚的节操。可用来形容“出淤泥而不染”,在污浊的环境中仍然坚持高风亮节的人。
北宋文学家 苏辙 《冯京加恩制》宋·欧阳修《再乞诘问蒋之奇言事札子》。穷:尽。理屈:理亏。妄说:无根据地胡言乱语,本句大意是:理由站不住脚,被对方驳斥得无话可说,便索性毫无根据地胡言乱语起来。后人以“理屈辞穷”为成语,用来形容争论问题时讲不出道理,讲的理由又站不住脚,最后终于无话可说。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再乞诘问蒋之奇言事札子》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这两句大意是:人已渐老,尘土满面,鬓发斑白,显得憔悴不堪。原词中是写作者悼念亡妻,慨叹自己人已渐老,功名不就,憔悴潦倒。可用来描写自己或他人衰老而憔悴的样子。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江城子》宋·张耒《海州道中》。本句大意是:小小蝶儿悠然自得地飞舞在豆花之上。诗人很善于察物摄象。在春天的丽日之下,豆花竞开,田野之上是绿的海洋,花的波浪。一只小小的蝴蝶在花间徜徉,它时而飞舞而起,时而逗留花丛,“悠悠”二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蝶的轻盈,又写出了蝶的闲适。可用于描绘自由自在的春蝶。
北宋文学家 张耒 《海州道中》宋·文同《安仁道中早行》。本句大意是:野鸭掠过水边沙滩,成群结队低低飞过。野鸭常活动于水畔草间,平时很少高飞。这里描写野鸭被行人惊起的情形,“掠沙”是低飞的样子,“作队”是一只紧跟一只的样子,形象极为真切,颇有生活实感。可用来描写野鸭群飞的情景。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 《安仁道中早行》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本句大意是:万花之中,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花”。此句颂扬牡丹的典雅、高贵、雍容、华美,是其它花无法比拟的,认为只有牡丹才够得上“花”的称号。这种对比,把牡丹放到了冠绝天下的地位,也反映了洛阳人对牡丹的偏爱。尽管洛阳有芍药、绯桃、瑞莲等等鲜花,洛阳人都不甚爱惜,把其它花都称为某花,唯独对牡丹则不名“牡丹花”,而直曰“花”。欧阳修认为“其意为~。”所以牡丹又称为“洛阳花”、“洛花”,享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盛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宋·黄庭坚《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缀:连。缨:系在服装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本句大意是:青青的丛林之中露水很浓,晶莹的露珠挂在树梢上,宛如串起一条美丽的珍珠缨子。晨露是美丽的,当它悬在树梢上的时候,更成了一串串珍珠似的装饰品,格外可爱。“缀珠缨”的形象具有诗情画意,可用来描写林中晨露。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题安福李令朝华亭》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蓑(suo梭):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任:放任,听其自然。本句大意是:披一件蓑衣,坦然自得地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一生。在这首词的前面,苏轼写了个小序,说他这一天到沙湖去,中途遇雨,因无雨具,同行者都很狼狈,“余独不觉”,不久天又放晴,有感而写了这首词。上阕是:“莫昕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对照小序,雨声穿林打叶,作者拄着竹杖、穿着芒鞋从容徐行应是实情,而那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谁怕?~”则已超出了当时的具体环境,这里的“烟雨”,指的是作者“平生”已经遭遇和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雨。不久前,作者在“乌台诗案”中身陷囹圄,政敌必欲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好不容易获释,又被贬谪到黄州,当了个行动不自由、“不得签书公事”的罪官,对苏轼来说,这场政治风雨几乎给了他毁灭性的打击。但苏轼的性格旷达超,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还是政治上的风雨,他都以“莫听”的态度来对待,听之任之,只管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可怕的呢?~!正是这种旷选的胸怀,使他一生中度过了许多险恶的政治风浪,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文学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这一句以自然风雨象征政治风雨,表现了一种身处逆境而傲然不屈的精神,是苏轼处世态度的形象写照,其意境及手法均可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定风波》宋·黄庭坚《题安福李令朝华亭》。张:伸展,铺开。锦绮:两种有花纹的丝织品。本句大意是:朝日升起,映照得东方天空的云霞好像铺展开一片五彩缤纷的锦绮。以美丽的丝织品比喻满天彩霞,衬托一轮朝日,构成一幅奇丽壮观的图画。“张”字用得熨贴而准确。可用来描写晓日和朝霞。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题安福李令朝华亭》宋·苏轼《浣溪沙》[道字矫讹]。本句大意是:天气叫人发困,节令快到清明了。清明时节,不仅风和日暖,而且白天渐长,因而人们往往感到暖洋洋的,特别慵懒、困倦。诗人抓住这个特点,一语道出了清明前后的天气状况和人的感觉。可以引用表现人们在暮春的感受。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