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苏轼经典语录

苏轼的名言

106.此身泰山重,勿作鸿毛遗。
107.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10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事:为什么。这两句大意是:明月啊,你对人们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呈现出团圆的身姿呢?这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怀念分隔两地的胞弟子由时写的词。作者面对一轮明月,埋怨、责难之情油然而生:你对人们本无怨恨,为什么经常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增加人们的烦恼呢?这两句的含义比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又深一层。晏殊埋怨明月不懂事,苏词剐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仿佛对人“有恨”。这种责备显得更加无理,但作者在望月生怨的同时,也把内心深处的怀人之情展露无遗。这种无理有情的笔法,可资借鉴。

《水调歌头》
109.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宋·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谷:此处泛指各种粮食。伤:损害。末:古代常指农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特别是商业。这两句大意是:粮食的价格太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粮食的价格太贵,会损害除农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的利益。这两句可供论述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时引用,也可引申其义.用于说明制定各种政案法令、规章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兼顾各十方面的利益。

《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110.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现书。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本句大意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学识也一定从读书开始。古人著述、说理常受“宗经”、“征圣“传统的影响,要么引经据典,要么直接附会圣人或托名圣人,以增强自己说理的权威性。此条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从而使读书的作用得以强化,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法。

《李氏山房藏书记》
111.妙舞蹁跹,掌上身轻意志妍。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鬟绿坠]。蹁跹(piánxiān骈先):形容旋转的舞姿。掌上:指掌上舞。相传汉元帝皇后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舞蹈,这里极言其体态轻盈。意态:神情姿态。妍(yán炎):美丽。这两句大意是:那旋转的舞步非常美妙,身段轻盈得能在掌上舞蹈,神情姿态妍丽姣好。这两句从舞步、身段、神态等角度多方面地赞美歌女的舞姿,有实写,有夸张,并以善舞的历史人物赵飞燕作比,使读者仿佛也在观赏她的轻歌曼舞。传神笔墨,可作借鉴。

《减字木兰花》
112.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113.人众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114.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宋·苏轼《谢宣谕札子》。消长(zhǎng涨):事物的消失与产生。往来:米龙去脉。疑似:又像又不像。这两句大意是:调查事物生长消失的来龙去脉,分辨利害于似是似非之间。作任何工作,都要注重调查,注重分析,这样才能搞清楚事物生长消失的来龙击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一般的复杂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辨明利害,决定取舍。可以此二句说明调查、分析的重要性。

《谢宣谕札子》
115.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惜:爱怜。琼瑶:美玉,此处比喻美丽的月光。这两句大意是:明亮的月光洒在溪水上,好像铺上了一层洁白的美玉,多么可爱;让它长久地保存下来吧,可莫要踏破这一片琼瑶!词句主要从人的主观意识的角度来写明月。溪月之美使作者产生爱怜之心,由爱怜之心而生保护之意,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月色的一片赞赏之情。这种以抒情手法刻画月色的艺术技巧,可以借鉴。

《西江月》
116.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纤(xiān先)秾(nóng农):细致丰厚。澹泊:恬淡。这两句大意是:(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于简约古朴之中见其文词细致,内容丰厚;又能把强烈的诗味体现在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中。~两句概括了韦、柳的诗风,苏轼非常推崇这种外在的质朴平淡与内在的含蓄浓郁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它代表了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柳(宗元)一派诗人共同的创作特点。

《书(黄子思诗集)后》
117.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宋·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然:即“燃”,指石榴花红得像燃烧的火焰。这几句大意是:一场微雨过后,小荷叶翻出水面,石榴花开得像火一样红。这几句描写初夏的景象:雨过天晴,空气分外清新,池塘里荷叶点点,青绿相映;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越发显得红艳似火,光彩夺目。用以描写初夏风光,描写石榴花,均可。

《阮郎归》
11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前赤壁赋》。:如果,假若。这两句大意是:(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主)假若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些一毫也不去强取。了排解贬谪的苦闷,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表现了顺应自然,随缘自通,不妄求,不强取,纵情山水,寻求寄托的思想,从而保持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两句现在可借用来说明作官、为人都应清廉不贪,不是为我所有的东西,再微小也不能苟取。

《前赤壁赋》
119.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

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苦口:难以入口。药石:治病的药物与砭石。针:针治。膏育(huāng荒):古代医学称心下膈上的部位,这里药力难以达到,故称疾病严重为“病入膏肓”。这两句大意是:吃进难以人口的苦药,接受令人疼痛的砭石,针治危害身体的严重疾病。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20.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宋·苏轼《贾谊论》。量:器度。识:见识。这两句大意是:虽然有大志,也有才能,但是器量却不大,见识也不足。对贾谊的为人及其功过得失,后人多有评论。苏轼的这种看法比较客观,颇有辩证法。可用来作为人物评价。

《贾谊论》

首页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教师的名言

下一篇: 杨绛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