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47.当谦虚成为公认的好德性时,无疑地世上的笨人就沾了很大的便宜,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不表现自己,世人都类似了,这真是平等的平等啊!其实这是种压制的过程,因为这样一来世上就好像只有笨人了。德国哲学家 叔本华
48.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就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49.朋友的前提是真诚。即,跟朋友在一起时,我可以做我自己。在平等的原则下,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说话。甚至可以不需言语,安静思考。他在我面前可以做他自己,我认可他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我不强加任何原则。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50.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英国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51.成为朋友的两个人必须都是头脑清醒的人,这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孤独者才能做朋友,惟其如此,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友爱、什么是依赖、什么是独立、什么是鼓励。才不会出现主角、陪衬人这样不平等的关系。朋友之间,两个人是平等的,相互扶持。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52.因为气候、智力、精力、趣味和观察力的差别,人和人之间是永远谈不到有什么平等的。因为不平等才应该把自然法则当作确定不变的规律。但我们能使不平等变得不易觉察,正像我们把不平等视为雨或狗熊等寻常之物一样。这里,文化教养是起主要作用的。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53.人的生命,本就是一件神奇的事,生命的逝去与成长,往往并不是取决于生死之间,“生”并未见得是最最可贵,“死”,也未见得是最最可怕,死去的人,有时比生者更使人忆念与尊敬,但生命本身的价值,却绝对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认为自己的生命远比别人可贵。武侠小说家 古龙 《护花铃》
54.没有什么人承诺和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你去看看动物界,就知道平等是多么罕见了。平等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维持最大多数人安宁的策略。你明白了这件事,就会少很多愤怒,多很多感恩。你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你的回报就是继续努力,而不是抱怨。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
55.小徒弟问我,师父啊怎么样才能做到平等待人。我告诉他,你回头看看我身后这扇门,它不是官衙,不是豪门,不是凯旋门,也不是败家门,它是千千年来的百姓门,它不是没有名字,它有名字,它叫做柴门,如果谁飞蝗腾达了,忘记了这扇门,请他抬头看看天,多大的一只眼睛在盯着看呢。这也是我们永远的家门。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延参法师
56.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平等平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57.什么是“真正的”文明?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尽管都做出过努力。假定我们先弄清什么不是真正的文明,然后把这部分从总数中除去,把剩下的部分称作“真正的”文明……任何一种制度,若有以下情况即不是真正的文明:人奴役人,专制政府不平等名目繁多且残酷的刑罚几乎普遍的迷信愚昧肮脏和贫穷;反之,没有上述情况的制度就是真正的文明。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58.是民主,使台湾变了。政府机构、军事单位从长期霸占的都市核心撤走;庶民历史重要,因此历史街区得到保存;族群意识高涨,弱势的权力——不论是语言文字还是宗教信仰,得到平等保障;市民参与政府决策,因此城市的改造由市民意愿主导。如果说,民主政府的效率低,是的,那是因为政府必须停下脚步来听人民说话,很费时间。可是,你要一个肯花时间来听你说话的政府呢,还是一个招呼都不打就可以从你身上快速碾过的政府呢?台湾女作家 龙应台
59.唉,难于这个摧残天然仁厚和真诚友谊的鬼把戏——假派头,我再也不能忍受了。什么“应有的骄傲”!好一个“品位”和“特权”!品位和等级的次序简直是胡扯,应该把它扔到火里去!安排品位和特权吗?先前时代的掌握礼官们专会搞这个!来啊,现在来个伟大的典礼官在社会上安排平等吧。愿您的权标把一切骗人的金杖吞下去!假如这不是不灭的真理,假如世人不想这么做,假如世传的伟大崇拜并不是欺骗和偶像崇拜,那么我们还不如再把斯图阿特王朝的君王们迎回来,在颈手枷上割掉“自由言论”的耳朵!英国作家 萨克雷
60.法华经上也说:「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世间的一切皆是佛法。法华经上又讲「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这是法华经上的要点,名言。所以法华经成为佛法的一乘法门,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是一样的。至于说成就的过程当中,修持方面有难易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的重点。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