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清代官员 杨名时
47.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48.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49.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270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50.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51.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52.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明代医学家 张景岳 《景岳全书》
53.所食愈少,心愈宽,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西晋文人 张华 《博物志》
54.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266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55.养生的要旨是得道,得道的要旨需全身,全身的要旨需修炼。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56.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263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5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58.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元代医学家 朱丹溪 《格致余论》
59.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清代养生家 曹庭栋 《饮膳正要》
60.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劳动:这里指锻炼身体的活动。极:太过分。尔:而已。这两句大意是:人的身体需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过分劳累罢了。生命在于运动。人必须经常活动锻炼,才能使食物消化,血脉流通,保持健康;然而活动不宜过度,过度就会产生疲倦,神思不振,甚而使部分器官受损,反而有害于健康。可用于说明身体应该适度活动,以利养生。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