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景色的名言

景色名言

16.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

唐·唐求《友人见访不值因寄》。这两句大意是:晚风吹动竹林,翠竹的影子也随之摇曳;斜日沿山岭下落,山的影子也随之转阴。晚风习习,竹枝在晚风中摇摆,诗人却不写竹摇而写“竹影”为晚风所摇;斜阳冉冉,傍山而徐徐下落,诗人却不写日落而写“山阴”随斜日而转动。作者观察仔细,构思新颖。可用来描写山野傍晚景色。

唐代诗人 唐求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17.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

唐·钱起《江行无题》。这两句大意是:一夜山雨使江水猛涨,鱼儿高兴得满江乱跳。诗句写江行所见:一夜山雨滂沱,晓来一看,江水涨了很多;因江水猛涨,鱼儿满江跳跃,此起彼落,煞是好看。江涨鱼跃,充满着生机勃勃的野趣。

唐代诗人 钱起 《江行无题》
18.日下川上寒,浮云淡无色。

唐·裴迪《白石滩》。白石滩:王维辋川别墅风景之一。这两句大意是:夕阳的一抹余光已经下落,辋水笼罩上寒意,暮色苍茫,天上的浮云也暗淡失色。这是作者与王维同咏白石滩之作,写日光下沉后白石滩的景色。写日落后的景物可作参考。

唐代诗人 裴迪 《白石滩》
19.荷香销晚夏,菊气人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这两句大意是:荷花的幽香,送走了酷热的晚夏;菊花的清气,进人了金色的新秋。此二句写得十分精美。在炎热的夏天,当人们走到芙蓉池边,便会感到一阵阵沁人心肺的清香,夹杂着湿润的水气迎面扑来,顿时暑气全消,精神为之一振。在清秋到来之际,百花均已凋零,唯有五颜六色的菊花各放异彩,大展雄姿,仿佛秋天是它们迎来的。用此二句来描写夏末秋初的景致,再恰切不过。

唐代诗人 骆宾王 《晚泊江镇》
20.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咽(yè夜):声音因阻塞而低沉。这两句大意是: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显得很平坦。这两句准确地抒写了人行在冰河边、雪路上的所闻所见,有声有色,生动可感。可引用表现寒冬景色。

唐代诗人 刘长卿 《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21.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流至潼关入黄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时曾作为首都。这两句大意是:秋风吹动渭水,掀起层层波澜;长安城中落叶满地,一派萧瑟景象。这两句千古流传,极为有名,为后代不少名家引用过。如宋代周邦彦《齐天乐》中的“渭水西风,长安落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中的“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等,都是点化这两句而成的。今天除可直接用来描写西安深秋景色之外,也可像周、白等人一样化用其意。表现其它地方的秋景或抒发萧索冷落的心情。

唐代诗人 贾岛 《忆江上吴处士》
22.斜阳疏林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薄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乱山:起伏绵延的群山。这两句大意是:稀疏的树林梢头,挂着一抹夕阳的余辉;星星点点的残雪,遍布在荒山野岭之间。这两句颇有凄清淡远的意味,适合用于描写山间晚冬景色。

唐代诗人 韩翃 《褚主薄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23.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唐·杜甫《宿江边阁》。这两句大意是:薄薄的浮云飘在岩腹里,就像在岩中栖宿;一轮孤月映人波涛汹涌的江水,好像在江涛中翻滚。这是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见的薄云依山,孤月翻浪的江上景色。夔州千山万壑,连绵不断,飞云在峰壑间缓缓飘浮,似有留宿之意。夔州附近的瞿塘峡,江流湍急,用“浪中船”表现飞动的江上月色,极为妥贴。杜甫此联是从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脱化而来,诗人只改动了四个字,就把前人成句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确有画龙点睛之妙。作家既要善于学习,继承,又要勇于革新、创造,我们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此句可用于描写夜间江上景色,极富夔州地方色彩。

唐代诗人 杜甫 《宿江边阁》
24.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笋:竹笋,竹的嫩芽。这里指刚刚破笋而出的嫩竹。梅:指青梅的果实。这两句大意是:被春风吐折的嫩竹低垂着,仍保持着青绿的颜色;被春雨催肥的梅子变红了,饱满得似乎快要绽破。这两句均采用倒装句法,把经过春风春雨之后的嫩竹肥梅描绘得形神毕现,可引用表现晚春景色。

唐代诗人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2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此指四川成都锦江。逾:更加。这两句大意是:锦证碧波荡漾,白色水鸟掠过,对比中更显洁白;春山青翠欲滴,红艳艳的山花盛开,掩映间似火被燃。两句十字,写出了江、山、花、鸟四景。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相映生辉。江流、鸟飞、山翠、花燃,生机盎然,动态如见。杜甫诗深得画理,这两旬既是诗,也是画。可用于描写春景。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二首》
26.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这两句大意是:桃花初绽微红,显得格外娇嫩;柳叶刚泛青绿,显得特别清新。这两句语言清丽,对仗工整,“入”、“归”二字下得十分贴切传神,生动形象地点染出早春时节夭桃嫩柳的新姿。可用于描摹春景。

唐代诗人 杜甫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27.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这两句大意是:阵阵落花,也能带给人春光满园的感觉,池塘边几株青翠的杨柳与一池碧绿的春水互相辉映。这两句写暮春景色而仍清新如画,充满意趣,反映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情怀。

唐代诗人 储光羲 《答王十三维》
28.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长风:连续不断的大风。白茅:叶子枯干发白的茅草。这两句大意是:大风吹卷着满地衰败的茅草,野火燃烧着枯干的桑树。这两句可用于描写荒郊旷野的景色。

唐代诗人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29.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唐·岑参《林卧》。这两句大意是:远处的山峰缭绕着阴云浓雾,雨意沉沉;落日的余晖在河水中闪动,波光粼粼。两句写山间傍晚景色:“远峰带雨色”,苍翠润朗,“落日摇川光”,光色俱佳,“摇”字生动传神,使诗句具有强烈的动感,可谓摹山写水,别有胜场。此名句在表现傍晚景色时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唐代诗人 岑参 《林卧》
30.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浙无。

唐·曹松《南塘暝兴》。这两句大意是:天至傍晚,水色虽已不明亮但仍是一片白茫茫,西天的霞光则由暗淡而渐渐消逝了。暮色渐至大地,水色由明亮而朦胧,虽“昏”犹“白”,并不是昏暗一片;霞光先是由明而暗,再由暗而无。作者观察非常细心,并善于将复杂的变化过程表现于短小的体制之中,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描写暮色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曹松 《南塘暝兴》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处世的名言

下一篇: 金庸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