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宋·赵师侠《清平乐》[纤秾娇小]。秾(nóng农):花木繁盛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迎春花枝条纤弱,花朵娇小,却也懂得争取春光要趁早。她盛开在花圃中央,嫩黄的颜色十分美好,那金钟般的花朵,把条条绿枝打扮得又新又巧。词句以“纤秾娇小”写迎春之状。以“解争春早”写迎春之神,以“占得中央”写迎春之意,以“颜色好”赞迎春之色,以“枝枝新巧“赞迎春之态,笔法简洁细腻,把小小的迎春花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后宛然若见。
宋代文人 赵师侠 《清平乐》17.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艳丽,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
18.厚时说尽知心,提防薄后发泄;恼时说尽伤心,再好有甚颜色。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19.红的寂寞,唯有在雪地或阴暗的背景下,才会体现那股鲜血的颜色。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
20.真理像颗宝石,虽然不应涂抹颜色,却可放在显眼的地方,使其发现更美妙的光彩。美国哲学家、诗人 桑塔亚那
21.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2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也是对心学最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明代文学家 王阳明 《传习录》23.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多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24.淡蓝色其实是一种很轻浮的颜色,可奇怪的是,当它尽情地蔓延成天空那么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轻浮,原本是『宽容』的一种。原名李笛安,中国青春文学女作家 笛安
25.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意大利哲学家和神学家 托马斯·阿奎纳
26.人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27.无数暖湿气流随着车辆经过,卷起风低速搅动着逆光的颜色,让人看不见眼前,看不见身后,看不见别人的表情,看不见远方的灯火,看不见一秒秒之后的光经是否与这一瞬有什么不同。中国80后作家,畅销小说家 郭敬明 《最小说》
28.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围城》
29.莉莉在这个世界上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天空。尽管那时候她还不知道天空是天空。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淡蓝色柔软地照耀着莉莉刚刚睁开没有多久的眼睛。莉莉的表情很懵懂。淡蓝色其实是一种很轻浮的颜色,可奇怪的是,当它尽情地蔓延成天空那么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轻浮,原本是宽容的一种。原名李笛安,中国青春文学女作家 笛安
30.我在三四岁时就体会到嫉妒的滋味,它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的势不可挡,他不是一种情绪,就我的体会,它完全是一团有形的物质,我常常感到这种物质在我脑子里和肚子里撞来撞去。长大以后看见菜市场出售的一种名叫芥菜疙瘩的菜,我忽然地觉得找到了嫉妒这种物质的形状,它就像芥菜疙瘩,并且它也有颜色,像芥菜疙瘩那样不黄不绿的,芥菜疙瘩形容古怪好像全身四面八方都生满小脚指头。我真难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丑陋的菜。芥菜疙瘩有多么丑陋嫉妒就有多么丑陋;芥菜疙瘩有多大的生命力嫉妒就有多么大的生命力。当代女作家 铁凝 《午后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