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晁端礼《清平乐》[朦胧月午]。幕:门帷。这两句大意是:最可恼的是轻风吹动门帷,使闺中人误以为丈夫归来,多少回赶到门口去迎候。这首词写一个思妇白天听到灵鹊报喜,将信将疑。明知远人归来的消息未必真实,却还彻夜期待。在月色朦胧的午夜,她眼巴巴地望着门口,倾听着丈夫归来的脚步。微风窸窣作响,轻轻吹动挂在门上的帷幕。每听见一次响动,她就以为丈夫回来了,赶紧到门口去迎候,但每一次带来的都是失望。于是她不禁怨恨起那“误人几度迎门”的“细风”来。这两句把一个痴情的妻子盼望丈夫归来的心理、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宛然如见。
北宋词人 晁端礼 《清平乐》五代·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鸟:喻传递信息的使者。丁香:一名鸡舌香,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这两句大意是:不见青鸟传送远在天涯的亲人的音信,惟见春雨中丁香空结的花蕾,令人愁怅。这首诗写思妇的伤春恨别之情。~两句一写鱼沉雁杳,远人不归;一写雨打丁香,空自悲愁。那雨中时丁香结无疑就是思妇心中的幽怨“结”,“雨中愁”不过是思妇心中愁的外现而已。
南唐第二个皇帝,其子李煜 李璟 《摊破浣溪沙》唐·王昌龄《闺怨》。这两句大意是:(少妇春日登楼观赏景色,)看到陌头杨柳青青,翠色一片,忽然间心有所动,一个过去不曾明确意识到而此刻变得强烈的念头袭上心来——当初真不该让丈夫外出去寻求功名。诗的全文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为什么少妇从“不知愁”而“凝妆”赏春,忽然间又“悔教夫婿觅封侯”了呢?这一心理变化是由“杨柳色”的诱发而产生的。“杨柳色”使她想起折柳赠别经年未归的丈夫,使她由蒲柳易衰联想到青春难驻的自己,顿时若有所失,悔恨不已,一股莫名的懊恼强烈地震撼着她的心灵。作者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却深刻地表现了生活,写法之妙,值得玩味。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闺怨》唐·施肩吾《望夫词》。卖卜人:为人算命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听不见自己丈夫回家的消息,却恨透了那个桥头算卦的人。夫婿不归,却恨卜人,知道她曾偷偷到桥头卜过卦,并且卜得夫归的“好音”。于是心里充满希望,苦苦等待。不料卜中归期早过,仍不见夫婿消息,满腹怨愤之情无处发泄,便在心里骂起卖卜人来解恨。诗句充满生活气息,写出了儿女情态,还带有戏剧性情节,生动活泼,耐人寻味。这种生动而又深曲的写法值得借鉴。
唐代诗人,道学家 施肩吾 《望夫词》